如果你打算在國內做機器人相關的創業項目,你知道其中最大的忌諱是什么嗎?或者換一個說法——國內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創業公司們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在今天的GMIC大會上,來自硬件加速器HAXLR8R的資深合伙人Benjamin Joffe在機器人分會場里傳達了這么一個觀點:對國內創業團隊來說,最重要的也許是盡快擺脫扎堆做同類產品的風氣。
和海外市場相比,國內機器人的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其中包括很多工程和技術方面的缺陷。但我們其實擁有很多出色的工程師和技術人才,最大的癥結反而是:國內有太多人在做著相似的產品了。用Joffe的原話來說就是,
Too Many me-too products!
Joffe舉了幾個例子:
右邊是電動平衡輪的開山鼻祖,來自國外的segway。左邊則是國內的Ninebot。可以看到兩種產品相似度極高,區別最大的或許是價格,segway在6000美元左右,Ninebot只需要3000美元。
當然,這個例子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借助小米的投資,Ninebot后來成功“逆襲”收購了segway……
右邊是國外做的Softbank Nao,左邊是國內做的阿爾法機器人Ubtech Alpha。兩者相似度仍舊很高,同樣屬于me-too products。而在價格方面,Nao售價在15萬人民幣左右,阿爾法機器人則只需要6600元。
這幾款產品都很相似,本質上國內市場的玩家并沒有做出創新類的東西,他們只是跟著國外產品的腳步,把價格盡可能做低而已。Joffe在現場連連感嘆國內在壓低價格這方面的能力,但他表示,這種模式其實會引起很大的問題。可以想象,如果這類模式的公司越來越多,機器人行業和硬件行業整體的利潤將遭到嚴重的縮水和擠壓。
Joffe引用了國內一位硬件工程師的話,
"if you do hardware in China, you are crazy"
在中國做硬件有多難生存呢?
Joffe說,中國玩家“山寨”本領太強了。如果你出了一款新產品,機器人也好,其他硬件也罷,只要有人愿意,買一個回家,把產品拆開,看看內部構造,分分鐘就可以抄一款一模一樣的出來。
“Believe me,cuz I live in shenzhen。” Joffe這樣說。
事實上,住在深圳的他在Apple Watch發布之后就買到了外表一模一樣的深圳貨。
Joffe把國內市場面臨的這些問題總結為這么三點:
1、Defensibility:產品沒有防守能力,分分鐘就可以被抄走
2、Margins:山寨品的競爭使得行業內的所有產品都很難有高利潤
3、Commoditization:“商品化”,所有產品對消費者而言都是相似的,只能靠價格區分,更多廠家被迫壓低價格,縮水利潤。
針對這三個問題,Joffe認為國內的創業公司需要:
1、More science:更多的科技含量
2、More strategy:更多的產品戰略
3、Global market knowledge:完善自己國際市場方面的知識
4、Global culture experience:更多的全球文化體驗
5、Communication skills:更好的交流技巧
如今國內的硬件行業,可以用“萎靡”來形容。能夠熬過B輪C輪的公司屈指可數,能像DJI一樣成功的更是寥寥無幾。在更聚焦的機器人領域這個現象更加嚴重。
在我看來,機器人產品真正打動人心的地方在于無盡的想象空間。創業公司應該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形象力,打造多樣化的機器人產品。
Joffe也表示,HAXLR8R已經投資過了多家機器人創業公司,他們希望能繼續投資的,是這類擁有原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Start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