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王博文
導語:業界關于“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的討論一直沒有終止,有說2014年,有說2015年,還有說真正意義的元年在2017年的。然而這家曾全球市值NO.1的企業,在2013年就秘密收購了十多家機器人公司——有著前瞻的目光,卻在工業機器人市場日益壯大的時候,解散了機器人部門。
中意“機器人”搶占世界先機 結局迷離
10月26日,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第三季度財報公布,營收增至337.4億美元,卻低于分析師340.5億美元預估值,導致股價下跌。然而,曾經Google也因良好的財報,股價攀升,成為市值全球第一的企業。
這家曾市值藐視世界的企業,在2013年就開始瘋狂收購各類機器人產業,并成立了機器人部門“Replicant”,那時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還是初步覺醒,Google可算是搶占了世界的先機。
然歷時數年,世界機器人市場大潮襲來,無數弄潮兒應聲而起。Google卻宣布解散機器人事業部,將之轉移至“GoogleX實驗室”,收購而來的企業也紛紛轉出。
本文將簡要分析Google旗下7家機器人公司情況。
Schaft
這家由東京大學JSK機器人實驗室剝離出生的機器人公司,2013年Schaft贏得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機器人挑戰賽,受到Google青睞,進入Google之后則很少消息流出——再次出現人們視野中是時隔三年后的2016年,僅有流出的雙足機器人讓人見識了其雙足平衡的能力——行業內人士稱其平衡行走方面與波士頓動力技術水平差不多。
Schaft機器人
在2017年Schaft與波士頓動力打包賣給了軟銀。
BostonDynamics
由美國麻省理工(MIT)1992年剝離而出,在軍事項目研發深入,與美國軍方多次合作——被Google收購后則向著商用化發展,當然結果似乎不盡如人意,最終被賣給軟銀。
波士頓動力機器人動作合集
這家機器人公司的產品算是機器人界中的網紅,其機器人能“行走、翻跟斗、三連跳”,其運動控制技術堪稱全球第一。最新公布信息是在今年十月,三連跳的機器人著實讓大家吃驚——相關論壇有人評論稱“五年從蹣跚學步到蹦跳旋轉,以后是不是加個加特林就能上戰場了”。
Industrial Perception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機器人3D視覺識別技術研究開發,配有其研發3D視覺系統機械臂可以分辨出物體形狀并精準裝卸——機器人視覺做為未來行業必要技能之一,是爆發點之一。然而被Google收購后,企業并無特別消息發布,業內人士則稱其視覺技術被應用在了Google街景領域。
DeepMind
2014年Google以5.19億美元收購DeepMind,而且不斷為它燒錢,甚至寫下充足財務支付保證。2015年DeepMind開發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三年內擊敗三位世界級棋手,包括圍棋第一人柯潔。
2017年DeepMind虧損達27億元,比前年增長了221%,且在研發、人力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商業化能力依舊不足,營收技術服務費為4.9億元,增長僅為35%。
Meka Robotics
技術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致力于日常環境中人機協作的公司。通過降低機器人強度并使其更可控,從而安全性優于其他公司。
The Meka M1 個人助手
Redwood Robotics
由Meka Robotics和Willow Garage、SRI International共同創辦的Redwood Robotics在機械臂生產上有著較高技術,目標為生產廉價、安全、可在家庭使用的機械臂為其目標。
Bot & Dolly +Autofuss
核心技術為BD Move,可通過程序實現對六軸機器人的實時精準控制(毫米級),基于平臺公司開發了IRIS。不久前推出《Box》動態隨境投影視頻。
BOX by Bot&Dolly
通過部分企業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從3D視覺到智能算法,再到運動控制,協作,Google基本上把機器人未來發展的主要區域給涵蓋進去了,正應了機器人潮流——然而幾年后Google將收過來的機器人公司賣的差不多,沒賣的也進入了神秘的X項目組。現階段的Google,在機器人領域并未深入太多,相反Google將目光看向了無人駕駛以及無人機這一塊——未來,Google在機器人領域發展如何?我們亦無法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