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23日江蘇開展首例機器人手術開始,已經陸續有30余名患者接受機器人手術,而且恢復較好,已經全部出院。一名患者出院時告訴記者:“手術傷口很小,只有肚子上有三個小孔,術后不久就可以下床,完全沒有痛感,我手術后住院三四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省首臺也是唯一一臺手術機器人還有另外一個名稱——達芬奇系統,它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臺,由外科醫生主控制臺、床旁機械臂系統和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在全國范圍內,手術機器人也僅有三十多臺。”王共先告訴記者。
即使是使用機器人系統,做手術仍然是需要醫護人員團隊合作的。主刀醫生坐在控制臺前沖鋒陷陣,助手在床邊負責視野的掌控,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在一旁協助,麻醉醫生則一如既往地為整臺手術提供平穩的后盾,監控患者的實時生命體征。而手術機器人,則在醫生們的意志下,緩緩移動巨大的操作臂,進行精細的切割縫合。一旦手術結束,醫生離開,它就收合起操作臂,安靜地蜷縮在手術室里。
據介紹,外科手術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從開腹手術到腹腔鏡手術再到機器人手術,如果從開腹手術到腹腔鏡手術是一場革命,那么從腹腔鏡手術到機器人手術又是一場技術革命。
“達芬奇系統”存三大優勢
據了解,我省的這一臺手術機器人是第三代“達芬奇系統”,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具有視野大、創傷小、適用廣三大優勢。
記者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看到,機器人手術并不需要“大刀闊斧”,只需要在患者肚子上打幾個小孔,機器人的“手指”靈動穿縮,由于畫面放大了10倍左右,只有頭發絲般大小的手術線在醫生眼中格外明顯。而在機械臂前端,手術器械360度無死角轉動,非常輕巧。
手術機器人運用范圍非常廣泛,可用于做膽囊手術、腎臟手術、泌尿系統手術、心胸外科手術等。“以前列腺癌根治手術為例,北歐國家超過一半以上的前列腺癌根治手術由手術機器人完成,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0%,已成為前列腺癌根治手術的‘金標準’。”王共先表示。
此外,王共先告訴記者,“達芬奇系統”比人更加安全和精密,它有自身糾錯系統,一秒鐘糾錯上千次,不會出現類似于“手抖”等錯誤。 “我們的機器人是衛生部批準的全國首批11臺機器人中的一員,但是其畢竟還是機器,對醫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
醫生可通過遠程操控“達芬奇系統”進行手術
“通過遠程終端設備,患者足不出戶也可以接受治療。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北京的醫生可以通過機器人治療南昌的患者。”王共先副院長告訴記者,隨著手術機器人在我國的推廣,將來甚至可以通過光纖等方式遠程操控機器人進行手術操作,打破空間限制。這將緩解我們醫生資源不足、分配不均難題。
王共先說:“這種技術原本是美國用于航天技術的,一旦宇航員在宇航任務中需要手術,這種技術將派上用場,如今‘達芬奇系統’已經用于臨床了。” 根據研究報告,50%的醫生可以提供遠程服務,70%的病人的電子病歷也可以通過遠程獲取。在不斷騰飛的遠程醫療中,最大的受益者將會是病人。隨著技術的發展,病人可以獲得更快更好的醫療服務。目前我國無論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還是大型綜合醫院,都基本具備了提供遠程醫療服務的硬件設施和技術能力,遠程醫療正在成為傳輸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基層醫療服務的關鍵步驟。
江蘇機器人完成30余名患者手術治療
發布時間: 3/2/2015 11:14:13 來源:新戰略機器人網
核心提示: 江蘇省去年12月23日引進首臺手術機器人“達芬奇系統”后,陸續開展了30余臺手術,接受機器人手術的患者恢復狀態良好,已經全部出院。據悉,該臺手術機器人是第三代“達芬奇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以其視野大、創傷小、適用廣三大優勢迅速成為國外醫療體系的“新貴”,甚至可以通過光纖等方式遠程操作機器人進行手術。
【免責聲明】所刊原創內容之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新戰略機器人網無關。新戰略機器人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zl機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權屬于新戰略機器人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轉載、散布、引用須注明原文來源。
來源: 新戰略機器人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