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地平線于今日宣布完成了元的約6億美元的B輪融資,總估值達30億美元。參與本輪融資的其他機構與戰略合作伙伴包括:中國泛??毓杉瘓F旗下泛海投資、民銀資本、中信里昂旗下CSOBOR基金和海松資本等。同時,本輪融資還獲得了包括晨興資本、高瓴資本、云暉資本和線性資本等現有股東加持。這也是繼2017年下半年獲得由Intel領投的超過1億美金的A+輪融資之后,成立僅三年多的地平線再次獲得重量級投資。
此前,地平線已經完成了多次融資。2015年10月,完成首輪融資,資方為晨興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線性資本、創新工場和真格基金投資。2016年4月,地平線獲得了著名風險投資家Yuri Milner的投資。2016年7月,獲雙湖投資、青云創投和祥峰投資的重量級投資并獲得其它投資機構的追加投資。2017年10月,獲英特爾投資領投,嘉實基金聯合投資的 A+輪融資。2017年12月,完成超一億美金的 A+輪融資。
地平線做啥的 創辦人余凱什么來歷
創始人余凱,是地平線研發團隊的主力軍。在創業之前,他是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的創立者和負責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曾在百度領導了語音識別、圖像搜索、百度大腦、百度無人駕駛等項目。聯合創始人兼軟件副總裁楊銘,為研發主力之一。他曾是Facebook 人工智能研究院(FAIR)創始成員之一,曾在Facebook 負責DeepFace項目。這些技術力量的支持下,地平線一直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
2015年6月,地平線成立;2016年3月,發布 ADAS原型系統。2017年12月發布中國首款全球領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即面向智能駕駛的征程系列(Journey)和面向智能攝像頭的旭日系列(Sunrise)。
余凱介紹,地平線創造了三個中國之最——最早創立AI芯片公司,最早實現AI芯片成功流片,最早將內置自主研發AI芯片的人工智能產品落地商用。
2018年以來,地平線先后推出了駕駛員行為檢測系統(DMS)、高清智能人臉識別攝像機、以及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等基于地平線AI芯片核心技術的商業化產品,并向行業客戶提供“芯片+ 算法+ 云”的完整解決方案。地平線在2019 CES現場展出了最新一代Matrix自動駕駛計算平臺,還首次同步展出了基于該平臺的兩款最新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眾包高精地圖采集與定位方案以及激光雷達感知方案。
與以往版本相比,Matrix在性能上有顯著提升。Matrix基于地平線BPU2.0處理器架構(伯努利架構),能夠為L3和L4級別的自動駕駛提供高性能的感知系統,目前已向世界各大自動駕駛廠商批量供貨。Matrix利用地平線AI加速IP使其嵌入式AI計算性能達到最大化,可以支持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的接入和多傳感器融合,能夠支撐產品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地平線作為一家本土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和系統級解決方案提供商,堅持“算法+芯片+云”的解決方案,意圖為終端設備裝上“大腦”,賦予機器感知、交互、理解到決策的智能。
地平線希望從軟件入手,先摸索應用場景,然后反推未來技術發展需要。例如未來的服務機器人需要會圖象識別、人臉識別、手勢識別、語音麥克風信號處理,他們認為整個語音識別都應該在前端的芯片上面來實現。目前國內所有語音識別都是云端識別,從隱私角度,這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前端的計算,是顛覆性的賦能技術。而地平線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定義,就像英特爾定義PC一樣,地平線希望定義未來的智能駕駛汽車,未來的智能攝像頭,定義未來的機器人。
保持不錯發展勢頭,與超強研發團隊密不可分
余凱曾表示:地平線自發布旭日和征程芯片起,2018年營收已達億元級,相比2017年增長10倍以上,2019年將是地平線重要的商業化元年。地平線在短期獲得多次融資,并且一直保持著不錯的發展勢頭,這或許與地平線超強的研發團隊密切相關。
此外,公司的發展之路總少不了英特爾的加持。作為其A+輪融資的領投方,英特爾憑借其自身在CPU、FPGA、5G等方面的經驗和資源,推動著地平線在嵌入式人工智能硬件架構方面的研發。另外,地平線在國內有北京、上海、南京三大辦公地點,團隊在去年就已經超過 400 人。而不久前,地平線又開設了硅谷研究院,以更好地利用硅谷的 AI 人才優勢。在技術團隊、天價融資加持下,地平線落地人工智能技術成果的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軟硬結合的頭部 AI 初創公司,勢頭已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