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本質是生存,但國產工業機器人近來頻頻爆出的“低價產品”不禁令人驚呼,這些企業不用賺錢嗎?還是準備“曲線救國”,先搶占市場再填滿腰包?亦或是,低價者春天已來?
低價狂歡
去年以來,國產機器人本體廠商價格戰正式打響。2017年年底,伯朗特推出六軸機器人裸機28500元,廣州啟帆協作機器人定價39000元,天太機器人30000元以內的SCARA機器人,獵豹7軸機械手29999以及慧靈科技8000元以內的協作機械臂……
除了六軸,火爆倉儲物流領域的AGV機器人“戰況”同樣激烈,早前,AGV機器人的價格在幾十萬到一百多萬不等,然而,目前有不少公司的產品定價均在幾萬之內。
今年7月,深圳聚友公司將旗下SCARA機器人整機定價為19900元,將國產機器人低價競爭推向了最高潮,其這一行為被行業內評論為“一場自殺式的突襲”。
事實上,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價格戰在所難免,但是當產業并未成熟時,價格戰只能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惡戰。
合理的利潤是企業生存的保障,低廉的價格使得企業毫無利潤可言,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將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研發創新,最后只能全面失掉競爭力,直至消失。
同時對于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來講,這一現狀將其拉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來自國際機器人企業高質量產品的壓力,另一方面是來自國內“自殺式”企業低價擾亂市場的壓力。
某種程度上,低價也意味著產品只能運用在一些比較低端,諸如搬運、碼垛、上下料等領域,然而工業機器人作為高科技產品,產品低端化顯然是不可能獲得長遠發展的,就汽車、3C電子等應用行業來說,企業追求的是產品的可靠性,而不是單純的價格優勢。
然而,低價也并非毫無可取之處,對于中小型的終端企業來說,高昂的機器人價格往往是阻礙企業進行自動化改造的關鍵因素,機器人采購價格越高,企業承擔的改造風險也就越高。
價廉者如何物美?
低價機器人需要源頭的成本把控,因此掌握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勢在必行。對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說,核心零部件始終是發展的基礎,地基不穩,看起來華麗的高樓也必將倒塌。
聚友光機周偉就表示:“即使SCARA定位在19900的標準上,公司仍然有一定的合理空間。我們已經掌握了傳動的核心(諧波減速器),并且在設計時考慮了一體式花鍵絲桿在量產時的成本與交期均不可控,再加上核心供應商的支持,所以整體來說成本管控比較好。”(文章來源于傳動網,有刪節)
對于工業機器人的低價競爭策略,各位不知有何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