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國內大部分并聯機器人市場基本上由發那科、愛德普、ABB等企業占據,國產化率基本穩定在25%左右。在外資品牌加快對中國并聯機器人市場布局的同時,國產品牌也不甘示弱,憑借性價比的優勢和新的應用領域的開拓,國產并聯機器人或將率先和外資品牌展開較量。
并聯機器人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自身的重量,負載,重復定位精度,一分鐘完成標準動作的次數。分別決定了機器人安裝的難易程度,運用范圍的廣度、動作完成的標準度以及完成工作的速度。此前,這些指標始終是國產機器人難以逾越的“坎”,而誓要在工業機器人的歷史上留下自己濃重一筆的勃肯特,憑借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已經在并聯機器人技術上確立了新的標準。
首先是自重,重量越輕,安裝起來越方便,并且運輸和調試起來也更加方便。發那科第一代并聯機器人M-1iA,其自重只有12kg到20kg,推出時被稱為“拳頭機器人”。與之相反的是川崎重工的并聯機器人YF03N自重達145Kg,新一代的并聯機器人YS02N將自身重量減輕到了60kg;國內品牌中,勃肯特最新研發的Polyhedron1200系列機器人采用了碳纖維材料,雖未公布自重,但其動平臺僅500g的重量還是足夠讓業界眼前一亮。
低負載高速度是并聯機器人區別于其他工業機器人的最主要特點,此前只有發那科、ABB少數幾個品牌并聯機器人能夠將負載提高到6kg以上,而勃肯特某款2軸機器人已具有最高可達到80KG的大負載,使得負載不再是并聯機器人的“掣肘”。
重復定位精度是機器人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也是國產機器人與國際品牌機器人最大的差距所在。此前,并聯機器人中重復定位精度最高的產品來自日本,可以達到0.02mm到0.03mm,而勃肯特經過不斷的打磨和“回爐重鑄”,重復定位精度已達0.01mm。
再看看機器人運行的速度,外資品牌大多能達到180~200次/分鐘的頻率,并聯機器人“高速”的特點也因此而來。但最新的記錄顯示,勃肯特的多款并聯機器人速度已能達到260次/分鐘,最快已至300次/分鐘。
現在并聯機器人的市場還沒完全被發掘出來,所以暫時還沒有出現需求井噴,但如果哪天這種應用端的需求被引爆,一眾國外廠商競相壓價,中國機器人企業到時候要怎么辦?是繼續進行價格戰術還是用性能去說話?勃肯特選擇后者。
就像軍人的“亮劍精神”,國產品牌即使現在力量還很薄弱,但也要凝聚彼此的力量,放寬眼界,百花齊放,戰場一直不在彼此,而是相互依靠,堅守好國產品牌的優質口碑。為此,勃肯特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建產線,搞研發,努力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極致,拿出精品和國外產品一較高下。這就是與時間賽跑的勃肯特人勢作中國脊梁的決心。
就像每一個勃肯特人說的:“我們的理想是給Delta機器人行業定一個標桿,因為只有生產標準統一了,產品的穩定性才會好,才能進一步打開更多市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想要和國外產品進行PK,一定要盡可能在短板上找回差距,特別是在產品一致性性方面。”
目前,國產機器人品牌想與國外品牌打全面戰爭還不太現實,只有從局部幾個細分市場去打贏,將來才有機會打全面戰爭。勃肯特的產品在技術性能上已經逐步超越國外品牌,價格與之相比也有優勢,此外,服務和溝通方面勃肯特也會細心打磨,力圖超過國外品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機器人能夠以并聯為契機,全面奪回原本屬于我們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