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動機器人是目前科學技術發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從整機到配件移動機器人市場前景看好,眾多企業尤其是具備一定資金和技術實力的大企業紛紛布局。作為一家新興企業,速感科技是如何切入機器人行業,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日前,速感科技CEO陳震接受了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采訪。
圖速感科技CEO 陳震
資本“下注”頂尖人才
陳震本科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主要的學習方向是特種飛行器機載視覺系統。從大二的時候就開始泡在北航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里研究SLAM機載視覺算法,本科畢業后,陳震又前往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讀研,學習信息交叉學科。在清華讀研期間,陳震進入信息國家實驗室,與教授以及其他科研人員一起研究機器人交互技術,而這些努力也為他日后的創業奠定了基石。
臨近畢業時,擺在他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學習APP前端開發和后端數據處理,然而他本身對APP相關的研究不感興趣;另一條路是留在實驗室,繼續研究機器人交互技術、機器人視覺技術等課題。后來,一個“比賽”改變了他的命運,后來,一個“比賽”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既沒有轉型學APP前端后端,也沒有留在實驗室,而是勇敢的選擇創業。
這個比賽就是“挑戰杯”。在學校期間,陳震一共3次參加“挑戰杯”,并且3次獲得一等獎。陳震挑戰杯的項目引起了上海點亮資本的注意,2014年5月,在學長王嘉宇牽線搭橋下,陳震結識了點亮資本投資人。兩個月后,獲得了天使輪融資。
陳震回憶,點亮資本的介入,是他走向創業的重要一步。他說:“彼時資本市場O2O被炒得火熱,很少有人關注AI 視覺產業,投資人覺得我們技術不錯,決定投點錢支持下?!?
與此同時,這位優秀的具有領導潛質的年輕人與張一茗共同創辦了速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陳震還介紹了速感科技CTO張一茗。張一茗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師從中國慣性組合導航領域的著名專家馮培德院士,擁有多年組合導航定位系統研究經驗,是GAIR2016先鋒100創業領袖,雷鋒網硬創公開課及將門創業技術分享嘉賓,《SLAM的前世今生終于有人說清楚了》、《給機器人一雙慧眼——機器人視覺系統進化史》文章作者;同時也是機器人愛好者與資深SLAM研究員。在學術研究上,他曾發表多篇相關領域論文,經過長期積累開發出以vSLAM為核心,集探索、導航、定位、避障、路徑規劃為一體的成熟化機器人無源導航算法。
人對了,企業就對了。速感科技能持續保持高成長,不僅得益于CEO,更關鍵的是,速感擁有技術過硬的精英團隊。作為一支從清華、北航、微軟走出來的科技團隊,技術驅動產品是團隊形成的內源。團隊主創人員均來自世界一流高校國家實驗室博士、碩士。資深管理層成員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及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有超過十年外資企業及上市公司管理背景。他們在不同領域的市場和不同的商業環境中,都證明了自己的成功,曾共同承擔多項企業及國家重點基礎項目的聯合研發。
AGV導航亮點剖析
在很多人的暢想中,機器人至少要像人類一樣自主行走。要實現這個功能,一方面要求機器人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另一方面需要它能夠自主定位和導航。SLAM(實時定位和建圖)技術的發展為室內機器人定位導航提供了可能。不過,為了“看”到周圍環境,SLAM技術還需要輔以激光雷達或攝像頭等傳感器來配合使用。
對于機器人來說,激光雷達相當于“眼睛”,可以看清周圍的環境,而想要實現自主行走,一個控制運動的核心中樞更為重要,速感科技推出的Inbox工業級導航定位控制器則正是機器人的“小腦”。
據悉,速感科技目前的一個業務方向是面向AGV廠商的合作,公司客戶群體覆蓋掃地機器人、移動巡檢機器人,工業移動機器人及AGV等服務型機器人。
AGV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尤其是對于當前的中國國情來說,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自動化制造轉型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速感科技對導航模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國內的AGV產業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且國外進口的同類導航定位器價格高昂,這不止使得國內廠商的生產成本壓力大,也是制約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主要瓶頸。
針對此瓶頸,速感科技推出了Inbox工業級導航定位控制器,它可以連接不同品牌的多種激光雷達,在保證相同功能和效果的情況下,不僅價格不足進口定位器的一半,且使用壽命更長。
Inbox工業級導航定位控制器具有以下特點:
一、全新算法 毫米級精準定位
Inbox工業級傳感器導航定位模塊集成團隊研發的嵌入式組合導航算法3.0,定位精度6mm,定姿精度0.1°,集成世界級超高精度算法。
二、寬壓輸入 支持多個雷達
支持差速及全向底盤等多種運動模型,最快測試速度為1.9米每秒,采用SIRVO 4.0電機控制技術,支持多網口,導航和定位效果均達到或超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導航傳感器產品。
三、穩定性強 多場景模式
內置計算芯片,支持多種定位導航方案,自然導航、反射器導航、混合導航自由切換。多種路徑規劃靈活避障。
陳震認為,傳統制造業如果要徹底的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從單純的生產制造領域中進行改變創新,加強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制造產業鏈中的地位。AGV行業發展不僅僅需要高層次的人才來推動,還應改變自身對行業的認知,實現優質和高速發展。隨著大數據的海量存儲,未來智能AGV也會變得越來越有經驗。未來智能AGV不僅能夠獨立完成預設的指令,還會變成有經驗的機器人,能夠自己思考,自己發布指令。
導航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方向
移動機器人的導航技術是影響產品的重要因素,而國內自主導航技術則相對薄弱,那么移動機器人的導航技術受到哪些限制?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陳震表示,移動機器人的導航技術發展受限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缺少合適的機器人芯片?,F有的芯片在架構、功耗、算力、體積上不能滿足智能機器人的需求。機器人的運算邏輯中既包含大量串行的邏輯運算,也包含很多對實時性要求很高的并行運算,同時也有很多大數據吞葉量缺對實時性要求沒有特別高的重復性運算。對于智能機器人來說,每一項任務都包含各種各項的子任務,對于算力類型的需求不盡相同,這使得機器人無法有足夠合適的大腦去處理各種各樣的運算,將智能機器人研發的腳步限制在了學術界,難以進入廣大的消費市場。
另一方面,智能機器人傳感器依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比如影像傳感器中的低照度、寬動態成像問題、低成本高精度的深度傳感器設計問題、MEMS慣性傳感器的精度問題、高可靠性、高精度、高產能的激光雷達問題等等,在機器人missioncritical的某些領域依然缺少高可靠性的傳感器解決方案。
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其一是芯片制造工藝上的發展。提高芯片的集成化。但是在現在看來,芯片的集成技術似乎發展到了一個瓶頸的地步。微型的芯片似乎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地步。第二種解決方法就是采用物聯網的方式來管理機器人。用一個終端服務器來對機器人遇見的問題進行統一運算。這就是把機器人的“腦袋”統一管理,這樣就不需要把用于運算的芯片做得很小了。只要網絡傳輸的速度能符合要求就夠了。隨著物聯網的推廣,以后給每一個機器人分一個IP地址也不是問題。所以這種解決方法也是很有前景應用價值的。即運算速度的關鍵問題,就是遠程控制通訊問題以及芯片制造工藝問題。
核心技術驅動優勢凸現
據悉,速感科技創辦于2014年,作為視覺領域的開拓者和實踐者,專注于利用低成本、高效的視覺方案解決機器人、AR/VR等智能設備在三維空間中的定位、導航、避障、規劃等技術難題。成立至今,速感科技先后獲得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優秀創新創業企業,2016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關村雙創服務機器人產業聯盟(RFC)首批成員企業,并于2016年10月成為英特爾(中國)官方供應商。
公司主要產品為軟、硬件一體化視覺解決方案——ULBrain集成芯片式視覺傳感器、Inbox工業級導航定位控制器及Xbot機器人硬件控制平臺,目前幾款產品均已供貨,2017年預計實現千萬級銷售。
可持續發展期待
陳震透露,在未來的日子里,速感科技將繼續深耕機器視覺領域,并加大在市場銷售與品牌運營的投入力度,加速產品市場化程度,為機器人、AR/VR、工業等行業用戶提供穩定且低成本的模塊化視覺產品與解決方案。同行業內優秀的合作伙伴一道,推進人工智能視覺技術的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