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韓國政府公布開發機器人技術的路線圖,未來將進一步推進機器人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據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統計,該計劃是政府主導的一個項目,目的是升級去年11月成立的國家機器人部門。韓國科技研究中心(KIST)、韓國機器人與融合研究所(KIRC)等國營研究中心參與繪制了過去6個月的技術路線圖。
根據計劃,相關技術已劃分為制造業、農業、醫療、安全和軟件等八個核心部門,以便可以進行更有效的研究與開發。
制造行業,將重點推進執行從產品生產到上市的程序作業機器人,主要包括以協同機器人相關機器人單品本身可實現安全的機器人安全技術,以及工作人員的組裝能力和相似水平的組裝程序用機器人技術等。物流行業,通過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推進高效率物流的機器人研發和應用。農業領域,將重點研發具有簡單的檢測技術、能夠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及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并對此進行各種作業的機器人。醫療領域,有兩個重點,一是關于醫療,通過醫療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的結合,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的應用領域。二是關于康復,針對老弱者、殘疾人、患者等需要提供附加服務的人為對象的機器人。安全領域,重點推進專業的、公共性的服務機器人,包括保安、監控、災難災害應對以及國防領域等的機器人。包括原子能設施的維修、事故應對等高危險作業的代替與協助機器人。個人服務領域,重點推進可與人類對話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及幫助處理雜事等的家務機器人,提供個人健康管理、醫療數據聯動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等。零部件,重點推進感應裝置、驅動程序、控制器等控制機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核心技術。SW智能,重點開發自動化機械裝置、支持維修維護為基準的機器人應用的傳統SW,與人工智能、大數據、IoT等技術結合的機器人作業、移動、HRI等的SW。在標準化方面,重點研究機器人產業在醫療、康復、物流等領域的擴大應用,需要的安全、性能評價、相互兼容性等相關標準。
此前,韓國政府表示未來5年將投入5000億韓元(約合30.37億人民幣),推動韓國機器人行業成為這一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的新增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