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以來,全國各地遭遇10余起無人機進入機場附近的事件,其中西南地區成為重災區。無人機“黑飛”威脅民航安全事件頻發,嚴重干擾了正常社會秩序。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獲悉,該院206所自主研制的“天網一號”低慢小航空器攔截系統,對“低空、慢速、小目標”實現全空域探測與高精度跟蹤,并采用網式攔截,綜合攔截成功率可達80%。
近期,無人機“黑飛”威脅民航安全事件頻發,嚴重干擾了正常社會秩序,如何整治這一亂象引人關注。記者5月19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獲悉,該院206所自主研制的“天網一號”低慢小航空器攔截系統,對“低空、慢速、小目標”實現全空域探測與高精度跟蹤,并采用網式攔截,綜合攔截成功率可達80%,為整治無人機“黑飛”亂象提供了新選擇。
據中國民航局方面介紹,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發生12起無人機違法違規運行威脅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調整、避讓、備降、延誤。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重量為10公斤的無人機與飛行速度每小時900公里的飛機相撞,沖擊力將達到125萬牛頓,其能量不亞于一顆小口徑炮彈,會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由于常規武器裝備無法在城市復雜環境下對低慢小航空器實施有效處置攔截,如何防范低慢小航空器的干擾破壞,成為重點區域、重大活動的安保難題。
針對這一問題,航天科工二院206所提出了基于低特征發射、軟殺傷網式攔截且適用于城市環境使用的低慢小航空器防控方案。
項目負責人之一、航天科工二院206所軍民融合總體研究室副主任申研介紹,該系統具有無煙、無焰、無光、微聲,集全空域探測與高精度跟蹤于一體等特點,突破了低特征高精度網式攔截技術、高速動態開網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可減小在城市環境中使用對人群、樓宇的附帶傷害,是一種對環境和社會影響較小的高效攔截方式。
過去兩月全國遭遇10余起無人機擾航事件
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進入4月以來,全國各地遭遇10余起無人機進入機場附近的事件,其中西南地區成為重災區。
4月20號,因無人機闖入禁區,導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4個航班晚點。當地警方表示,正在對嫌疑人展開偵查,一旦查實將嚴厲處罰。
據媒體報道,5月5日,云南省政府新聞辦向媒體通報了多起無人機干擾昆明長水機場民航飛行事件的情況。5月1日,有無人機出現在昆明長水機場附近,造成昆明機場兩條跑道北端停止降落近半小時,28個航班備降,4個航班返航,后續10個航班積壓,約6000名旅客出行受到影響。
5月9日,重慶機場官方微博表示,當日中午機場南部受到無人機干擾,航班起降受影響,12架次航班備降外場。
5月12日凌晨1時許,重慶機場官方微博再次發布通告稱,5月12日晚,重慶機場兩度受無人機干擾,此次無人機干擾共造成重慶機場40余個航班備降,60余個航班取消,140余個航班延誤,上萬旅客出行受到影響。
在南方地區, 5月10日下午,珠海金灣機場遭遇疑似無人機干擾,致機場關閉。
除了上述地區,成都雙流機場更是因為多次遭遇無人機擾航,成為關注焦點。
媒體報道稱,4月14日至今,已至少發生9起無人機擾航事件,造成逾百架航班備降、返航或出港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