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看好的醫療機器人因其高門檻和高價值的特征,一直以來被當做是機器人領域及醫療器械產業“金字塔上的皇冠”,雖然中國尚未出現“達芬奇”這樣的明星產品,但從初創公司的融資規模來看,醫療機器人無疑是最受資本追捧的香餑餑。
根據BCG 波士頓咨詢數據,截止 2016 年 1 月,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 74.7 億美元,預計未來 5 年年復合增長率能穩定在15.4%以上,未來將形成萬億的產業鏈。
對此,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CAIA)盤點了一下中國的醫療機器人企業,幫助了解中國醫療機器人的發展現狀。此次,CAIA一共盤點了36家醫療機器人企業。其中上市企業兩家,楚天科技和新松機器人。共12家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額大約在80140萬人民幣(數千萬、數百萬按照1000萬、100萬計算)。
醫療機器種類較多,根據其用途不同,可分為臨床醫療用機器人(包括外科手術機器人和診斷與治療機器人)、陪護機器人、護理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移送病人機器人、運送藥品機器人等。我們按照現在普遍的分類方式分為四種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服務機器人。
由于機器人是實體行業,有18家企業未公布其融資情況,所以真實融資額會遠遠大于8億人民幣。
由于時間和信息量的關系,相信我們收集的數據并不全面,未收錄到的企業和機構請與我們聯系。
綜合目前統計的36家醫療機器人生產企業的產品屬性來看,輔助機器人和康復機器人二者占比均達30%以上,成為當前的主流,服務機器人和手術機器人所占比重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