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小販,最近似乎有顯示屏的地方都在播放著大火的《人民的名義》,似乎人人聊天的話題都能帶上一句《人民的名義》,更為鮮明的是,朋友圈里的文章也在時不時的與《人民的名義》沾邊。
或許有些人會奇怪,為什么大家都來蹭《人民的名義》的熱度?因為這部劇涉及的內容和樹立的能量與大眾息息相關。公平與正義、金錢與權力、大佬與小人物等等不僅關乎個人,也映射著各個行業。
如,機器人行業也曾一度火的一塌糊涂,企業與個人、各行各業都能聽到機器人的名詞,都對此抱有各種期待與幻想。
那么,實際上呢,機器人行業魚龍混雜的局面與《人民的名義》如出一轍,業內人士心中也有自己認為的那些角色(不點名)。
01
祁同偉
“忽悠式”騙補貼
相似點:前期依靠概念“忽悠式”快速發家,后期風險高漲
祁同偉:電視劇中,祁同偉實實在在是個反面派,為了上位不擇手段,同時在上級面前各種曲意迎合,看似做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其實風險時刻存在,最終不得善終。
機器人行業“祁同偉”:炒概念 忽悠式發展
原本機器人是個需要工匠精神的行業,但是有不少投機取巧的企業為了騙取國家和政府的補貼,以各種形式加入到行業中來,或許他們也曾有過發展壯大的念頭,但由于缺乏技術積累、難于沉下心來開發和研究,因此,在短期內博得了部分人的羨慕和眼光,但是最終仍然會以退場或者轉手來收尾。
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市為首,全國已有36個城市將機器人作為當地產業發展重點,財政補助額度大幅增長。
2016年7月19日,財政部發布《財政部關于規范機器人產業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稱:“近年來,各地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但有媒體反映,一些地方政府采取補貼方式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存在定位不清、把關不嚴、大量套取財政補貼的問題。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要求加強管理、規范推進。為規范對機器人產業補貼政策管理?!?/p>
02
侯亮平
實干型中堅力量
相似點:踏實能干的代表,生機無限
侯亮平:雷厲風行、既有能力又不古板的反貪局局長,代表了業內正直公平的形象,雖然不能手握巨額財富,但是發展潛力無窮,且受到各方好評,備受關注。
機器人行業“侯亮平”:技術與市場同步發展
與忽悠相對應的,是實干型的企業。機器人行業也不乏技術與市場營銷均做得好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相似點就是擁有一批技術人才,在某些特定領域占得先機,產品表現亮眼,同時市場營銷推廣能力也較為活潑,樹立了較好的品牌形象。
當前,機器人行業中無論是本體還是系統集成都有這類企業,有的企業甚至上市,成為同行業中的翹楚。
03
李達康
中規中矩老干部作風
相似點:資格較老發展穩健
李達康:京州市委書記,內有妻子坑,外有下屬瞞,成了“最慘背鍋俠”。本以為這是大反面,其實人家是一心改革毫不徇私枉法的好書記。網友心疼:“達康書記別低頭,GDP會掉;別流淚,祁廳長會笑。
機器人行業,像達康書記這樣的企業也不在少數,他們無論是企業背景還是對技術的追求都屬于不折不扣的正派,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市場往往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變化,因此,這些企業發展之路雖然較為平穩,但是創新較慢,且容易受到其他企業的沖擊。
對于機器人來說,資格老牌的企業當先最應該從創新著手,與市場接軌,讓技術與市場更加快速、無縫接軌。
04
高育良
利益捆綁、被逼超前
相似點:被資本捆綁、發展變形
高育良:劇集一開始,高育良作為一個政治家懂得運籌帷幄,三觀一直沒跑偏。可是,他作為祁同偉的提攜“恩師”,作為漢大幫的“頭兒”,怎么可能置身度外末?其實,政法系教授出身的育良書記一朝被利益綁架,再難以樹立道德形象。
機器人行業有不少企業早期發展較為理性,但是隨著機器人熱度的高漲以及各路資本的追捧,有些企業為了快速壯大規模、穩固自己的市場地位,選擇不斷融資,且與資本方對賭。如此一來,好則好已,但若不能很好的消化自己的產品,大有被資本架空的趨勢。因此,企業極有可能采取各種非正常競爭手段來完成資本的要求,發展逐漸偏離軌道。
從當前事實來看,企業之家并購案例仍在持續上演,不過不少企業權衡種種利弊之后,往往會傾向于與有實業背景的企業合作,而且大多規避資本對賭,并且對自身的估量也更加理性。
除了以上四類較為鮮明的企業類型,機器人行業還有各種各樣不同風格的企業,無論是哪一種類型,機器人行業終歸會走向理性,大佬也好、平民也罷,只要擺正自己,在哪個位置上都有精彩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