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年老字號五芳齋正式發布了“1000萬征集裹粽機器人”的活動征集令,向社會大眾及相關機器人研發機構重金懸賞,一時間引發熱議。
據了解,在 2017年2月份五芳齋烏鎮新品發布會上,該品牌總經理吳大星曾透露:計劃出資1000萬征集裹粽機器人。如今征集令一出,粽子老字號結合自動化和互聯網新技術,走向人工智能的決心愈發凸顯。
裹粽機器人征集令,今年端午新玩法
端午期間,人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來度過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節日。每年端午節前夕,各大品牌都會各顯神通,借助節日的高漲氣氛,強化品牌美譽度。
今年,百年老字號五芳齋,將人工智能的概念引入傳統節日,打造了端午新玩法:從常規的包粽子、賽龍舟到期待一只機器手的出現,五芳齋讓中國的傳統節日增加了新看點。
據悉,此次五芳齋發起“1000萬征集裹粽機器人”征集令,主要針對的是目前階段只能用手工包裹粽子的幾道工序。對此,五芳齋有著嚴格的智能化要求,需要機器人的包裹效率比人工提高50%以上,并能按照粽葉打殼、第一次米料定量、餡心、第二次米料定量、包裹成型、扎線定型,六道傳統工藝來包裹粽子。
與時俱進的五芳齋,擁抱智能化進程
一只粽子,從原廠地、原材料的選擇到五芳齋裹粽標準化車間標準化的生產過程,需要經過好多道工序。
在選米、淘米、切肉等工序實行流水線生產,自主研制開發潤米、拌米流水線,粽葉清洗流水線,粽子蒸煮自動化集散控制系統,粽子冷卻計數生產流水線等一系列自動化設備。五芳齋目前擁有發明專利21項、實用專利80項。
為了提高粽子的生產效率,除了手工裹粽子的幾道工序還需要大規模的裹粽技師來完成,五芳齋的多數工藝已經實現自動化生產。
據悉,五芳齋一位嫻熟的裹粽技師,包一個粽子不到10秒鐘,每天能裹3000多個粽子。每年端午高峰期,五芳齋生產基地每天生產粽子的產量高達180多萬只,裹粽技師們手工包裹的粽子,也正是五芳齋被國家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核心所在。
五芳齋品牌總監徐煒說:“137種優質原料,78種上等餡料、56味秘制調料,9道線手工裹粽技法,以及4000多名五芳齋人的堅守,才成就了人們心中不變的味道。”五芳齋百年來的匠心精神也正體現在這里。
端午節作為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大眾對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視,端午粽的市場需求也大大攀升。每年端午期間,老字號的粽子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這也是引發五芳齋本次征集裹粽機器人的重要原因。
人工智能和手作匠心,二者是否相悖?
如果說互聯網是一道開胃菜,那么真正的主菜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信息時代的頂尖技術,若能趁早布局,國家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領域可以實現換道超車,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將會影響全行業。
當然也有反對意見,有人認為:人工智能簡單理解是機器對人腦思維認知功能的模擬,而手作和匠心的溫度是人工智能模擬不了的。雖說未來每一個商業應用也許都會被人工智能顛覆,但手作和匠心永遠不會被人工智能顛覆。
對此,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胡建民,也是五芳齋技術總監兼此次裹粽機器人項目負責人。他認為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在傳承的同時要抓創新。
1990年胡建民被招進五芳齋從事裹粽工作,師從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第3代傳人朱菊菊師傅。在朱師傅的言傳身教下,他很快就掌握了五芳齋粽子制作的傳統技藝。
28年的粽子科研經驗為胡建民成為粽子領域的專業人士奠定了基礎。他主導的有關粽子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結合的工藝研究為五芳齋粽子生產機械化找到了很多發展方向。此次胡總監對裹粽機器人提出了兼顧傳統和創新的要求,有望在手作匠心和人工智能兩者上做一個協調。
2017年是各行各業擁抱人工智能之年,五芳齋以中華老字號的角色,在美食行業首個進軍人工智能領域,在保持手作匠心的前提下,力求引入人工智能,提高產能。可以說,人工智能和手作匠心的協作,是這個老字號的又一次大跨越。
百年老字號堅守品質匠心,不忘展望未來
從兩千多年前屈原留下的不朽傳奇開始,到清末盛行于嘉興民間,粽子的故事源遠流長。
五芳齋創始人張錦泉開設的粽子小作坊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滄海變遷,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堅守品質匠心之道,成為如今家喻戶曉的金字招牌“五芳齋”。五芳齋也正一步步注入智能的血液,對人類未來的智能化進程展開扎實的雙臂,踏上了互聯網人工智能這條諾亞方舟。
五芳齋在一次次歷史革新和迭代中,告別傳統經營模式,走在時代創新的前沿,目前已經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粽子專業產銷企業。
一家中華老字號之所以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時間的寵兒,長青至今,與品牌本身始終不渝地堅守傳統和匠心的精神有著緊密的聯系。
五芳齋相關負責人表示,歡迎社會大眾積極參地與到此次五芳齋的再一次智能化進程中來,見證歷史的潮流給五芳齋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端午“禮物”。
附活動細則:
一、活動名稱
五芳齋裹粽機器人的設計與制造
二、活動內容
五芳齋裹粽機器人的設計制造方案和樣機,具體研發內容和技術要求請咨詢五芳齋食品研究所(聯系方式附后)。
三、征集對象
誠邀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獨立或聯合參與征集活動
四、活動辦法和時間安排
本次活動分為項目報名、方案初評、終評3個階段:
1、項目報名: 4月15日-5月31日 應征方與主辦方進行溝通,填寫報名表。通過主辦方審核同意后,簽訂項目意向書,進入方案設計階段。
2、方案初評:8月15日-8月31日 應征方提交裹粽機器人設計方案(包括設計說明書和計算機三維模型等),主辦方邀請專家成立評審委員會,對設計方案進行初評,確定入圍方案。
3、方案終評:2018年5月1日-5月15日 入圍團隊提交裹粽機器人的樣機,評審委員會對樣機性能進行評測,確定優勝方案。
五、獎勵設置
入圍獎 5名 各5萬元人民幣獎金
優勝獎 1名 1000萬元人民幣獎金
評獎數量采用確保質量、寧缺勿濫原則。
獎金均以人民幣形式以銀行轉賬方式支付,涉及稅收繳納的,由獲獎者自行承擔。
六、知識產權
1、獲獎項目必須是應征方未經發表過的原創作品,不侵犯其它單位或個人的知識產權及合法權利。如獲獎項目發生侵權等違法行為,將取消獲獎,追回獎金。如造成主辦單位經濟損失的,將追究賠償;
2、獲獎項目如涉及共同合作、職務作品或其他不同權屬狀態情況,無特別說明情況下,均視為合作方、單位其他權利人明知且同意;
3、如因獲獎項目的權利瑕疵或其內容虛假、非法、不正當,或任何其他不合理原因而產生的法律糾紛、或造成第三方損失的,與活動及活動組織者無關,應征方自行承擔法律后果;
4、優勝獎的獲獎方需與主辦方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并提交完整的技術文件,確認技術所有權轉歸主辦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所有權、使用權、申請專利或許可他人使用權、處分權,并且主辦方有權對設計作品進行修改、使用。
七、相關說明
1、本次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應征方參與征集活動產生的一切費用自理;
2、應征方提供給主辦方的技術文件和樣機,提交后均不退還;
3、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均屬主辦方。
八、活動聯系方式
聯系人:五芳齋研究所所長 何劍飛
電話:0573-8279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