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止,創新不息。從穿刺采血機器人到導盲機器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有些簡直讓人不敢相信。下面這些未來最讓人期待的機器人“黑科技”,你絕不可錯過。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大潮雙重來襲的今天,每分每秒都有令人稱奇的科技新品刷新你的眼球。下面,小編就為諸君盤點一番。
穿刺采血機器人
智能無人穿刺采血機器人是近日舉辦的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全球創客大賽上海賽區決賽上,來自上海邁鵲醫用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劉子忠的參賽項目。該機器人主要采用智能交互技術、智能生物識別技術,同時結合智能導航控制技術再加上機器人自動穿刺技術,可實現比人眼更清楚、比人手操作更準確的全自動無人值守穿刺采血工作。劉子忠說,目前我國千人占有護士數量排名世界倒數第六,引領穿刺采血進入智能機器人時代,將改變人工盲刺為精準可視無人穿刺,成功率高達99%,可實現自動化、標準化、精準化,同時也可以把護士從高頻、高難、高危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實現醫患隔離。
護理機器人
“瑞希一號”是由松下公司開發的一款護理機器人,已在2014年通過了針對醫療機器人的ISO國際安全認證。它將電動護理床與電動傾斜椅融為一體,也被稱為“機器床椅”。目前已有約100臺機器人護理床被投入日本養老住宅中使用,而此類住宅還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類似的貼心設計,譬如專為老人設計的坐式淋浴器,能有效避免老人在進出浴盆時跌倒。不少養老住宅為減少身體負擔,還根據老人的身高重新定義床、廚房、洗手池以及開關的高度。
旅檢查驗機器人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拱北海關正式啟用了一批智能化機器人——“小海”,進入旅檢現場。據悉“小海”智能機器人體積不大,但已儲存了3200多條海關旅檢常見問題,可以幫助旅客進行實時翻譯、智能等問答。但其是否能夠真正代替人類服務還有待時間的檢驗。面對業務持續增長、人力資源日益緊張等問題,拱北海關以“互聯網”思維為引領,立足口岸需求,積極打造“智慧海關”、“網上海關”和“自助海關”,不可謂新的創新發展。
寫字機器人
前不久在裝洽會現場,格力推出了一款會畫畫寫字的機器人,據悉,這位機器人是格力自主研發的S401水平多關節機器人,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巧,安裝靈活等特點,極大地節省了生產空間和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它精度高,穩定性強,同時在速度上響應快,比一般關節式機器人的速度快數倍,最適用于平面定位、垂直裝配的作業,可廣泛用于PCB涂膠、遙控器裝配等電子零部件等勞動密集型行業。
配送機器人
近期,阿里巴巴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誕生了。通過自主感知描繪地圖,根據復雜的場景變化及時重建地圖,并自己規劃多個包裹的最優派送順序和路線,機器人小G能智能避障,將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每個包裹都有單獨的身份碼,掃描一下就可以簽收。且寄件人還可以在手機上隨時查看包裹定位。而若有人錯拿或者多拿包裹,小G會自動報警。
導盲機器人
達闥科技是全球首家致力于云端機器人的運營服務商之一。不久前,該公司在業內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META智能導盲機器人,這款頭盔似的設備也是首部實用化的人工智能導盲終端。據悉,META導盲機器人能夠利用機器視覺、機器學習和智能語音等人工智能高科技手段,為盲人群體提供智能的“視覺”,使他們能更精準地感知周圍環境、獲取信息。不僅可解決盲人的獨立出行問題,還可成為其日常生活以及參與社交的幫手。
建筑機器人
Hadrian X是巨型卡車山建筑機器人,它用近30米長的機械臂1個小時內可砌磚1000塊,并能夠長時間保持某個特定姿勢。Hadrian X能夠連續24小時工作,因此只需要2天時間就能建起整棟住宅。它被安裝在卡車背上,因此能夠在建筑工地內自由行動。Fastbrick Robotics研發建筑機器人已經10年時間,斥資700萬美元。Hadrian X將首先在西澳大利亞地區開售,隨后擴張到澳大利亞其他地區,最終在全球出售。皮瓦克表示,他無意針對泥瓦匠,只是希望能夠改變建造住宅的過程,Hadrian X將幫助吸引更多年輕人到機器人領域。
機器人大廚
在去年的東京年度食品機械與技術展覽上,一只叫做MotomanSDA5的機器人展示了自己驚人的廚藝。其由日本安川電機制造,能夠模仿人類的動作,完成一系列廚房動作:烹飪、烤油酥糕點,甚至卷出完美的壽司。它的廚藝如此之高,以至于讓在場的一個女生當場向其求婚,認為嫁給MotomanSDA5這樣的老公實在是幸福感爆棚。去年年底,英國初創科技公司MoleyRobotics在位于倫敦北部的一個倉庫展示了其最新產品——設備先進的,功能齊全的機器人廚房系統。這套系統被該公司稱為“世界上第一款自動化廚房”,可實現完全自動化的烹飪體驗。這款機器人廚房系統的設計原型是按照一位烹飪大師的技藝和才華來設計的,并預計將會在2017年制造出供消費者使用的版本。
機器大狗
平衡力絕佳、能負載約180公斤武器裝備翻山越嶺、還能解讀語言和視覺命令,谷歌旗下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出品的全地形動力機器人“大狗”曾有望成為未來戰場的利器。然而,四腳“大狗”行進時如割草機般的巨大引擎聲,令美軍極易暴露目標,最終下決心裁掉該項目。遭棄用的這款“有腿的班組支援系統”(Legged Squad Support System,LS3),被美軍陸戰隊員稱為“庫丘”(Cujo,美國驚悚大師史蒂芬·金電影《狂犬驚魂》中強壯兇猛的狗)。2010年至今,這一由美國軍方與波士頓動力合作研發的項目已經耗資4200萬美元。幾年前,美軍甚至聲稱將在阿富汗戰場上測試和使用“大狗”。卻不想,去年的一場大型實地試驗使“大狗”的缺點暴露無遺。
小結:2016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技術和資本頻繁進入。2016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全國機器人產業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初步統計,涉及機器人生產及集成應用的企業有800余家,其中200多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以入駐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的20多家企業為例,其業務也已涵蓋醫療、服務、消防救援運輸、無人機等各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