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單體實現智能化,比如一個智能空氣凈化器、一個智能燈、一個智能插座、一個智能門鈴等。第二個階段是整體聯動,比如智能門鎖打開的時候,燈光打開了,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高于25攝氏度的時候自動打開了空調,PM2.5傳感器檢測到空氣質量不好,自動打開了空氣凈化器等。第三個階段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實現的全自主、自學習、自感知的智能家居系統,這個階段的智能家居才是大家所期望的智能家居,它能自動學習和分析到消費者的家居習慣和喜好,自主完成智能家居產品的開啟和關閉,讓人生在生活中更加自然舒適。
而智能掃地機器人沒有被更多的人接受,完全是因為智能程度不高,沒有達到人們期望的理想狀態。這種狀態會隨著技術進步逐漸被改變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智能機器人的理解就是用編程的方式,將需要機器人完成的工作編成程序,存儲在機器人的處理器中,讓機器人按照片程序來執行任務。這樣的智能機器人,其實并不能算是智能的,而“人工智能絕對不能靠軟件來實現,需要用芯片來完成。”人腦啟發軟件公司 Numenta 創始人 Jeff Hawkins 這么說。
高通公司目前對芯片級智能處理系統的研發,主要集中在“神經處理單元”方面,而且主要服務于智能手機。人腦有幾十億神經元、幾千億個突觸,可以同步處理視覺、音頻等信號,神經形態芯片在芯片中模擬人腦同步處理多種數據的能力。根據圖像、聲音或其他信號的變化,神經元可以改變與其他神經元之間的聯系。這一過程被叫做學習。這些神經形態芯片模擬的是人腦的神經網絡,可以實現人腦的部分功能。
這種神經形態智能處理芯片,將應用于未來絕大多數人工智能機器人場合。對于關注掃地機器人多年的小編來說,最期待的就是將它應用于家庭掃地機器人或家庭服務機器人身上,那時,掃地機器人不再是無意識的四面游走,它能聽懂人的話,能做大多數家務,能與主人互動,能自主學習新的工作。
相信以后回到家,感覺地面臟了,智能掃地機器人就能讀懂我的意思,去把地面掃干凈;倦了,熱水器早已燒好溫度適宜的洗澡水;洗完澡躺上床,客廳的燈悄然關閉,睡著后,臥室的燈漸漸昏暗直至熄滅。這樣的生活不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