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很多時候,東莞被無形的貼上了一些標簽。為了改變這張尷尬的城市名片,東莞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推動機器換人的道路上堅決而果斷。如今,機器換人終于讓東莞打出了一張好牌,也讓東莞這個名字再成為焦點。】
2016年伊始,東莞市政府 “一號文”聚焦的是“機器人產業”。長達萬字的《關于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 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的意見》共發布了50條“機器人智造”計劃。結合近幾年東莞市在推動機器人產業所做的事情,不難發現,東莞對于機器人產業的扶持政策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東莞的用心之處愈加明顯。
人們不禁要問,東莞為什么要那么費心的推廣機器人?這個城市對于機器人產業的期望到底有多高?
行動:三年紅頭文件掀起政策東風 2014年率先舉起“機器換人”的大旗
從2014年開始,東莞在全省范圍內率先舉起“機器換人”大旗,創新性地出臺一系列扶持舉措鼓勵企業大范圍進行“機器換人”。
2014年伊始,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于進一步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推廣機器人應用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4年6月25日,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東莞市推進企業“機器換人”行動計劃(2014—2016年)》。東莞提出,要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
2014年8月14日,東莞市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東莞市“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2014—2016年,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安排預算2億元資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在東莞市電子、機械、食品、紡織、服裝、家具、鞋業、化工、物流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企業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全面推動實施“機器換人”。
這一系列政策紅包很快在東莞制造業技能改造中激起一波碧水,讓企業參與技改的熱情空前高漲。
2015《東莞制造2025》描繪宏偉藍圖
東莞市政府2015年1號文件主題定為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更加凸顯東莞對制造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隨后,東莞通過《東莞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明確了時間目標具體行動到2016年力爭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350億元,爭取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年均30%增速。引進和培育3-5家產值10億元以上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企業,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精、特、新’,的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企業。到2020年力爭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 700億元,部分關鍵零部件研發水平和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制造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和9-10個智能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到2025年全市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總體研發和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將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產業。
2016“一號文”萬言直推機器人
今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洋洋灑灑萬言直接闡述了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和指導,其具有四大特點:一、需求側與供給側兩端對接。在需求側方面,積極推動“機器換人”,擴大機器人應用示范市場,推動東莞制造智能化改造,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供給側方面,利用龐大的機器人使用市場,大力引進機器人智能裝備企業,突破機器人產業核心和關鍵技術,加快培育發展東莞的機器人產業。
二、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同步發力。既注重緊密結合制造業升級需求,優先發展3C制造、焊接、搬運、加工等先進適用的工業機器人。又注重發展智能代步、安防監控、家政服務等服務機器人,以及無人機、無人艇、空間機器人等特種機器人,并積極布局發展柔性機器人、微納機器人等下一代機器人,搶占未來機器人產業制高點。
三、全鏈條突破與全要素支撐同步體現。一方面,圍繞機器人上、中、下游產業鏈精準布局,系統謀劃機器人產業鏈條一體化發展,提出實現工作母機企業、本體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系統集成商、服務提供商、公共服務平臺并舉發展,力爭機器人產業全鏈條突破。另一方面,從應用、技術、人才、資金、中介、金融等方面全面優化“政產學研資用介金”等要素,力爭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全要素支撐。
四、指導意見與實施方案同步出臺 。“一號文”系統梳理了機器人產業發展思路,力求為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系統的指導。可以說,這是目前國內最全面、最系統的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與此同時,我市還制定了配套文件《關于大力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 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實施方案》,確保“一號文”有效執行落實。
最近三年,隨著東莞市政府多次頒發和出臺有利于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政策,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產業在東莞異軍突起,目前,東莞已經聚集了不少于270家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這一數據較兩年前已呈現翻倍式增長.
機器人幾乎成為東莞的新名片,那么東莞為什么如此大力推廣機器人呢?這與機器人本身的產業屬性分不開。
緣由:人和城市的形象升.用工荒糾纏多年
近幾年,全國各地似乎都在爆發一股用工荒的潮流。在東莞,2015年全市用工缺口已達到10萬人的水平,對企業的日常經營和長遠發展造成直接影響。
其實,隨著春運的啟動,東莞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密集的城市都會上演“空城計”。
高德地圖近期發布的《2016年春節出行預測報告》顯示,全國十大人口短暫遷出量最高的城市中,位列前五名的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蘇州,東莞則在全國排名第六。
一方面是城市“減負”,一方面又是即將面臨的“用工荒”,這是擺在東莞面前的發展困窘。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不少的工廠的大門上掛著“待遇從優”的招聘啟事,工廠招聘多個普工、技術工人、司機、保安員等多個崗位,并以高薪吸引“打工者”。譬如中堂工業區一織帶工廠招聘熟手技工、塑膠工人工資高達5500元/月。除薪酬外,出現“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是員工情感的歸屬,多數外來務工人員的根在遠在他方的家鄉。對此,為了留住員工,東莞的工廠的老板各出招數,譬如年底雙倍分紅、舉辦迎春晚會、宴請員工吃年夜飯、延長年假時間等。
盡管如此,東莞的用工荒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如何緩解用工荒,機器人的出現和備受推崇成為必然
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東莞曾經是世界制造工廠的代表和縮影,但是過去這種簡單、低成本、粗糙的制造業景象已經隨著科技的進步變得越來越不相稱。東莞要發展,要想轉型升級,必須在制造業水平上有所提升。
東莞市長袁寶成曾表示,隨著人力成本逐步上漲,勞動力短缺現象的發生,說明制造業的劉易斯拐點快要到了,面臨著成本壓力和外來競爭的形勢,東莞通過機器換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使東莞在綜合成本上始終保持全球適度競爭力。
在機器人慢慢占領工廠的過程中,東莞制造業的人才結構也開始嬗變——低技能、高危險的一線普工崗位需求降低,調試、維護和控制智能裝備的技術性人才走俏,這也刺激了更多的產業工人通過轉型來提升個人競爭力.
此外,“機器換人”也與幸福掛鉤。當前,工人對于工作崗位、工作環境要求越來越高,“機器換人”是最大限度地“解放”制造業的簡單勞動力,將他們從單調、重復、繁重、臟亂差的工作環境中釋放出來,讓人們的工作、生活更有品位,更有尊嚴。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知道,諸葛亮當年發明的木牛流馬,以此減輕勞動力的勞動強度,這與“機器換人”有異曲同工之處。
城市形象的轉換
2014年全國“兩會“上,東莞市長袁寶成曾遭遇尷尬的一刻。當眾多記者圍住他追問掃黃之后東莞經濟如何保持增長?失業率如何?色情產業會否繼續存在?當時,他無言以對。
隨后,在央視《新聞1+1》對話中,袁寶成談及未來的東莞,說精彩東莞肯定不止一種顏色,但每種顏色必須是合理合法的。 一年后,袁寶成再次做客央視,央視財經頻道《對話》欄目組走進“世界工廠”東莞,以專題的形式、60分鐘的報道時長聚焦東莞,向全國介紹東莞“機器換人”戰略的前后、收獲和啟示,用東莞機器換人的樣本講述中國制造2025的故事。節目中,袁成寶侃侃而談,向全國介紹了東莞在機器人產業所作出的規劃和成績。自此,東莞的印象讓人們大為改觀。很多時候,東莞被無形的貼上了一些標簽。為了改變這張尷尬的城市名片,東莞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推動機器換人的道路上堅決而果斷。如今,機器換人終于讓東莞打出了一張好牌,也讓東莞這個名字再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