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提出來的背景
近來,有很多同行都在熱情的追捧工業4.0,可很多人對工業4.0的背景知之甚少,這個戰略是誰提出來的,為什么會提出這個戰略?從某種意義上說 ,工業4.0戰略是被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催生的 。因為,在此之前,西方國家過度沉溺于虛擬經濟,紛紛實行 “去工業化 ”策略 ,他們把很多制造業工廠設在海外 ,接下來,西方國家出現了 “產業空心化 ”問題
2008年的金融海嘯給西方國家帶來了沉痛的打擊,讓西方國家重新認識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于是各國又設法將制造業重新搬回來 ,再次啟動制造業化的道路 。此刻,這些西方國家深刻認識到,如果傳統制造業不能變革,還是會像過去那樣難以承受虛擬經濟的沖擊。接著,德國政府的 “工業4.0 ”戰略 ,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
為了避免再度陷入 “去制造業化 ”的惡性循環 ,德國試圖通過構建智能制造技術標準與智能生產體系來全面升級工業生產方式,他們的傳統制造業正朝著智能化 、網絡化的方向轉型。工業 4.0是德國又一次完美的國家營銷,他們快速的在全世界刮起了4.0風潮,對全世界所有的制造業大國而言 ,既是一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 ,也可能是被顛覆式創新淘汰的挑戰 !
根據我個人的學習認為,總體而言 ,工業4.0帶給中國制造業的商機主要有兩點
第一:中國提出的 “兩化融合 ”戰略 (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以及《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提出的工業 4 . 0計劃有殊途同歸之處,是中國版的工業4.0,總所周知,特別是在中國,如果沒有更好的理由,那么以國家方針為導向的企業發展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二:工業4.0改變了傳統的工業生產流程 ,對產品提出了標準化 、模塊化的要求,企業可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和打造自身產業結構,用科技提升產業競爭實力,獲得更多盈利機會
中國早已被譽為 “世界工廠 ” ,也是互聯網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 。但就實而論 ,中國的制造業依然處于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 。雖然發展速度驚人 ,但尚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制造業強國 ,依然在追趕已經全面實現工業3.0的歐美工業強國 。而工業4.0的橫空出世 ,讓中國有了爭取跨越式發展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縮短與發達國家差距的機會
注意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兩重性 ,盡管工業 4 . 0為工廠與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如同科幻故事般的機遇 ,卻也使得無數工廠與企業面臨著被第四次工業革命淘汰出局的嚴峻挑戰
工業4.0對傳統制造業的沖擊更為猛烈 ,尤其是那些處于工業2.0或工業3.0水平的傳統制造業 。工業4.0的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工廠 ,將逐漸取代工業3.0的自動化生產 。這將意味著 ,效率低下且依賴大量廉價勞動力的低端制造業工廠 ,會被效率更高且以智能機器人完全代替人工的數字化工廠逐步取代 。
一旦工業4.0在西方國家得到實現,那么擁有雄厚科技優勢的發達國家就不需要煞費苦心地向海外轉移工廠 ,可以安心將制造業留在國內 ,避免再次陷入先 “去工業化 ”再 “復工業化 ”的怪圈了。而我們這些過去依靠發達國家轉移工廠來組建本國制造業體系的發展中國家 ,則將失去長期以來的勞動力比較優勢 ,產業升級速度大大下滑 。這在工業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 ,意味著徹底喪失未來機遇。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市場與完整的輕重工業體系 ,但從整體上來看 ,中國只能算是制造業大國 ,而不是制造業強國 。中國的制造企業大多介于工業 2.0到工業3.0階段之間 ,還遠遠不符合工業4.0時代的發展水平
在此之前 ,中國制造業還可以憑借廉價勞動力來獲得讓西方制造業垂涎的低成本競爭優勢 。今后就難了,以低成本為核心競爭力的中國制造業 ,將隨之進入 “高成本時代 ” ,不得不朝著增加工業附加值的方向尋找出路 。
我們這邊3.0還沒有完成,人家那邊就開始了4.0國家戰略,于是我們開始糾結,工業4.0風潮已經來臨,咱們不跟上去,未來就會面臨淘汰,可是跟,我們的基礎實在較差,能力不足,強行推動4.0戰略,這勢必會導致中國企業與歐美高端產業展開硬碰硬的正面競爭 。而已經占得工業4.0先機的發達國家 ,將獲得難以撼動的有利地位
我的個人觀點是,目前仍然處在工業2.0階段的企業要全速推進工業3.0戰略,盡快縮短差距,而處在工業3.0的企業要跟著國家的步伐走,用十年的時間穩步邁向工業4.0,可是如果有些行業或者企業從工業2.0直接跨越式的直接邁向工業4.0,你要更加珍惜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