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當天,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從工業4.0到智能機器人,再到新能源汽車,柳崇禧關注到汽車業的多個熱點話題,并提出了他的建議。
柳崇禧認為,今年全國兩會上制造業最熱的話題當屬“工業4.0”。作為全球制造業強國,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的概念并形成國家戰略,這有助于其持續增強工業競爭力,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業4.0”概念引入到國內后,同樣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中國工業的下一個目標。客觀來看,目前德國工業整體水平超過3.0,而我國整體水平尚達不到3.0。
“工業4.0”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柳崇禧看來,“工業4.0”的核心是自動化和智能化。目前,我國工業體系中,很多企業還處于半自動化的狀態,生產效率不高,能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都要比發達國家高出很多。向“工業4.0”邁進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自動化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智能機器人就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不論是汽車業還是其它制造業,工廠中都應用了智能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都是外國品牌,核心技術我國沒有。“我判斷未來幾年,在我國的制造業中,智能機器人的需求量會猛增,如果不能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們的‘工業4.0’計劃將難以實現。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意識到智能機器人在制造業中的重要性,盡快整合行業資源,系統性開發智能機器人。”柳崇禧告訴記者,“我國對智能機器人的研發,20多年前就有人在做,但現今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幾乎沒有。機器人看似不難,卻涵蓋了材料、計算機、硬件、軟件等多項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希望在有關部門的引導下,能夠讓研發形成合力,盡早攻克這個難關。”
此外,針對汽車行業的另一大熱點話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柳崇禧也提出他的建議。“建議新能源汽車消費早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去年我國新能源車的銷量有明顯增長,主要原因是補貼發揮了重要作用。”柳崇禧表示,“無論是我國還是其它國家,都尚未攻克電池的技術難關,就目前的電池水平,續航里程不足,性能逐年衰減。或許會出現一輛電動車行駛至15萬公里左右,就迫不得已要更換電池。”
柳崇禧建議,政府要對電池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給予補貼,而不是將補貼的大頭發放給汽車生產企業。電動車的未來取決于電池技術,至少在現階段要努力追上世界先進水平,才不至于在未來的競爭中掉隊。
柳崇禧:工業4.0亟需自主智能機器人
發布時間: 3/5/2015 09:15:22 來源:新戰略機器人網
核心提示: 柳崇禧建議,政府要對電池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給予補貼,而不是將補貼的大頭發放給汽車生產企業。電動車的未來取決于電池技術,至少在現階段要努力追上世界先進水平,才不至于在未來的競爭中掉隊。
【免責聲明】所刊原創內容之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新戰略機器人網無關。新戰略機器人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zl機器人”的所有作品,著作權屬于新戰略機器人網站所有,未經本站之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轉載、散布、引用、變更、播送或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違反本站著作權之行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轉載、散布、引用須注明原文來源。
來源: 新戰略機器人網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