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商巨頭亞馬遜啟用了1.5萬臺機器人,應對圣誕購物季。這些機器人管理員被部署在亞馬遜的各大倉庫,人類員工只需在某個地方等待,矮矮胖胖的桔黃色輪式機器人便會將裝滿貨品的貨架推送過來,以便他們掃描所需商品。在機器人的幫助下,一名員工每小時可掃描300件商品,工作效率是之前的整整三倍。
除了物流行業。新市場來自電動車產業發展需要大功率電池。大功率電池生產比當今市場上常見的消費類電池更復雜。高精度、高質量和生產率的增長是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自動化和機器人。在電動車產業,電池更換站替代電池充電站的假想可能是未來的機器人的另一個機會。
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方興未艾,機器人技術與新興信息技術必將實現無縫銜接。以此為基礎,機器人在今后最大的用武之地之一將會是智慧制造,何為智慧制造?我們可以暢想一下。如果一個女孩需要一瓶香水,那么她不必前往商店,也不必在網店淘貨,她可以通過網絡下單,注明自己的個性化要求,發送到智慧工廠;然后,那里的裝配機器人會將香水瓶貼上射頻標簽,標簽信息會自動與生產機器人進行連接,告知客戶所需要的產品種類、香型、瓶蓋顏色和商標,機器人會按照要求進行調配生產,在裝配線上,相鄰的兩瓶香水極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產品。最后,成品會轉送給物流機器人,按照地址送到客戶手上。作為未來科技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這樣的智慧制造將會顛覆工業和商業,而形形色色的機器人,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今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方向,將會是以人為中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當全球信息技術的浪潮愈發洶涌澎湃,我們告別網上淘貨,通過智慧制造自由造貨的時間也許已不會太久。居家生活的幫手如果有人說你笨得像一臺機器,很可能會令你大為光火。如今,在不少人印象中的真實機器人,還都是傻大笨粗的模樣。你是否能想到這樣的場景:大風的下午,你的房間監測機器人告訴清潔機器人說該擦玻璃了,上面已經蒙了一層灰;烹飪機器人對冰箱機器人說請給我肉骨頭,我要給主人燉湯了;冰箱機器人回答說沒了,然后對餐桌邊打盹的購物機器人說:兄弟,該去買骨頭了! 這不是科幻片,這些聰明的機器人進入尋常百姓家,幫助人們打理家務,也不是什么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具有掃地、擦窗等功能的家用機器人雖然已經問世,但也僅是少數家庭使用的稀罕物,且技術還并不完全成熟。但正如德國漢堡大學計算機學院TAMS研究所所長張建偉所展望的,要不了多久,具有助老助殘、智能家居、娛樂教育功能的機器人就會大規模地進入家庭,成為照顧人們飲食起居的機器保姆。
如今,對于家庭服務機器人這個尚待開墾的領域,眾多國內外科研單位及企業都有了實質性的行動。甚至谷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也針對這一塊潛在的市場展開了一系列不務正業的收購。例如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谷歌,已經無法停下他們購買機器人公司的腳步。在過去的幾個月里,這家搜索巨頭所收購的公司里有四分之三都是造機器人的。谷歌甚至買下了一家建造機器人頭腦的公司,這家公司的自我描述制造頂尖的人工智能,使用機器學習以及神經系統構建功能強大的算法和計算技術。今后的服務機器人將具有足夠的處理能力,必要情況下還可以借助云計算,足以應對家庭服務的各種需要。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未來圍繞養老服務的機器人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同時,在機器人的個人使用方面,外骨骼機器人的研究與應用也正在高速推進。不久的將來,對一些喪失運動能力的殘障人士、中風患者,可以穿戴這種機器人,替代肢體的運動,成為身體的另外一套骨骼,好萊塢電影中的鋼鐵俠最終將成為照進生活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