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國際平均替代率是0.58%,中國只有0.23%。即中國99.77%的工作不能被機器人替代,但反過來講,也證明了未來機器人(產業)空間的巨大”,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處在重大的轉折點?!笆晃濉币詠恚覈I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長率達到30%左右。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曲道奎介紹說,2000年到2003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幾乎為零;從2004年到2008年,機器人進入到起步階段,有一定的市場了,出現幾千臺;從2010年至今,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去年中國的機器人接近37000臺,“但也還是剛起步階段,中國正好處在機器人發展的大的階段上”。
中國具備了基本的機器人技術基礎,具備了基本的機器人產品基礎,具備了基本的機器人產業基礎。曲道奎援引數據稱,目前中國股市具有機器人概念的,或者有機器人相關產品的,包括零部件、包括產業鏈上的產品,已經有五十余家;而從事中國機器人行業的非上市公司,中國有482家,其中80%是以系統和應用為主。值得說明的是,去年中國機器人行業接近37000臺的銷售量,其中國產機器人是9500臺,占了中國市場的四分之一。工信部人士表示,2013年我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還是以中低端的三軸、四軸機器人為主,高端的六關節軸機器人占比重還不足6%;外資品牌銷售的工業機器人中多關節型機器人占全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的比重達到62%,即我國自主品牌的產品還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吳磊表示,“國內的機器人產業進入了爆發式增長,但機器人的應用還是不足,我們并不缺少產能,缺的是核心的技術,自主品牌和應用”。對于現狀,曲道奎指出,“現在的機器人叫機器人,實際上只是機械手”,甚至只是一個機械臂,只能在速度、精度、負載方面起作用,做機械性的工作,真正在靈活性的工作上,機器人無能為力,而這是99%的人力工作沒法被替代的主要原因。曲道奎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處在重大的轉折點,“以前的機器人只是一個機器,強調的是速度、負載、可操作性,今天的機器人,強調交互性、靈巧性、安全性、智能性,現在機器人正在進行著由機器向人的進化”。傳統的機器人下一步要在柔性、雙臂、人機協同等方面發展,最終機器人要往智能化、易用性、安全性、交互性趨勢發展。
工信部人士透露,工信部正在組織制定我國機器人路線圖以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以加強行業管理,進一步推進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他還表示,將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強對機器人產業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機器人產業準入制度;搭建產需對接平臺為重點,促進工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開展培育各家機器人產業推廣示范基地的工作;加強機器人的宣傳和科普。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到2017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將達到10萬臺,工業機器人保有量超過40萬臺。
根據去年底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但是,上海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徐建國強調,發展機器人產業要避免當年風電、光伏等產業的尷尬,要防止產業過熱,避免產能過剩。徐建國還表示,對國內機器人產業技術能力缺失、自主品牌“上不來”的問題存在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