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2的“煎餅機器人
“RoboHow”項目是歐洲一項歷時4年的研究計劃,始于2012年2月,目標是讓機器人能完全勝任人類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日常操作。最近于荷蘭召開的“高技術系統2015年事務與大會”上,研究人員展示了該項研究的未來應用前景。
目前的成果是一個叫做PR2的“煎餅機器人”,能接受命令設法做出煎餅和比薩。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PR2是一種機器人技術研發平臺,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多種方法訓練它理解語言和更多指令。該研究的目標不僅是能自動執行復雜和固定操作的認知機器人,還擴展到讓機器人能利用網絡信息、經驗學習,甚至觀看人類行為就能學會新技能。一旦機器人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一套特殊指令,它的知識就被加入到一個叫做“開放易用”(Open Ease)的在線數據庫中,讓其他機器人也能訪問并理解。
威爾·奈特在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志上說,教機器人把高級語言變成特定動作是一項重要而艱難的任務,“對人類來說這些語言簡單明確,你不必告訴一個人怎樣打開番茄汁罐的蓋子。”RoboHow項目負責人邁克爾·彼茨說:“比如‘用鍋鏟把煎餅鏟到盤子里’這樣的常識,是人類才能理解的,要讓機器人明確執行相關動作極為困難。” 另一個挑戰是縱深感,《國際商業時代》雜志的瑪麗-安·拉森說:“機器人在理解縱深方面有很大困難,如果桌子上有兩個玻璃瓶,機器人會認為,那是一張桌子和兩個漂浮在空中的瓶蓋。”據悉,參與該項目的研究人員來自歐洲至少9所大學,由德國不來梅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負責協調。奈特說:“這項研究的目標不是通過編程來讓機器人完成精確動作,而是以人為本,讓人類能簡單地告訴機器人要做什么。”
大學生發明植樹機器人:工作起來略呆萌
TreeRover種樹機器人采用四輪電機驅動,具有適應森林地形的越野性能。為了完成全自動的種樹流程,樹苗槽、掘土鋤頭、和土地壓實板在TreeRover身上一樣不少。此外,還有車身電子穩定裝置,3D打印的齒輪傳動系統等,保證機器人的正常高效工作。
從視頻中可以可以看到,TreeRover種樹機器人在山地中移動相當靈活,可以按照一排直線,每相隔一段固定的距離種下一顆樹。對于這臺機器人來說,種樹只分為非常簡單的兩步:將自動傳送過來的樹苗打入地下,用壓實版拍幾下就可以了。這個壓實的動作伴隨著一絲人類的靈活和呆萌。整個種樹的過程僅僅持續幾秒鐘的時間,效率非常高。遺憾的是,并沒有在這臺機器人上看到施肥和澆水的裝置。 根據TreeRover開發的完成度,雷鋒網認為如果成本允許的話,將其投入量產也未嘗不可。使用機器人種樹預計可以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種樹的效率,間接程度上也可以促進地球的綠化環保進程。兩位發起人目前在indiegogo網站開啟眾籌,不過此次眾籌的目的并不是籌集資金量產機器人,而是為了在地球上種下更多的樹。發起人計劃籌集5000美元的資金用于TreeRover的技術升級和完善,使其更智能,更強大。機器人開發完成后,根據金額的不同,發起人會為每一位支持者至少種下一顆樹,并且在樹上貼上支持者的名字標簽。另外,活動團隊將拍下視頻發送給支持者。這是一項時間長遠的眾籌活動,和“十年樹木”傳統諺語傳達的理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