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仿真機器人“MINAMI”于今日出現在大阪市中央區的高島屋大阪店,這款美女機器人將作為男襯衫店的售貨員。據悉,這款機器人將在店內工作到19號,目標銷售額達到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萬元)。與之前的MINAMI相比,新款機器人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它能夠向顧客詳細的講解并推薦商品。MINAMI由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及其團隊研發而成,起初只是作為門店內的偶像人物,截止到現在MINAMI共接待了約1000名顧客。

2.火柴盒機器人拖動2000倍重物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團隊研發出一款微型機器人,雖然只有約火柴盒大小的身形,卻可拖動比它重達2000倍的物體,可幫助在火災現場移動嗆傷昏迷的民眾,或是進入人們進不了的窄小空間中,移動內部裝置進行維修。據報道,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個只有火柴盒大小、約12克的微型機器人,據稱可以拖拉比它重2000倍,也就是24公斤左右的物體;換算之下,約莫是人類在陸地上拖動一只藍鯨的巨大神力!而且它價格低廉,每一個成本只要20美元,能組成微型機器人大軍,進行大規模的搬運工作,不過目前仍未上市。研發人員表示,參考了壁虎登山爬高的運動形式,設計這款機器人的腳。機器人在移動物體前,會使用附有黏著性的輪狀前腳,先穩固地附著在堅硬的表面上增加摩擦力,再緩緩地移動輪子以拖拉物體,并持續反覆運作,除非有其他障礙物擋在它的移動路徑上。

3.機器人易容術看完真的感覺人類快滅亡了
在上周,香港的環球資源春季電子展沸騰了,因為這個叫做“Ham”的機器人。“Ham”由美國公司Hanson Robotics打造。這是機器人還是易容術 看完真的感覺人類快滅亡了,這個表情動作都幾乎跟人類一模一樣,像用了武俠小說易容術,還可以直接把皮“剝”掉。它可以和人進行簡單對話,還能識別人的表情。更夸張的是,他會看著你的眼睛,甚至根據反應來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情。它的皮膚是使用仿生皮膚材料 Frubber 制成的,他臉上甚至有 4-40 毫微米(十億分之一米)的毛孔,幾乎跟人類一模一樣。以至于很多人評論稱,Ham不應該叫“機器人”,而應該被叫做“仿生人”。
4.小i機器人輸了與蘋果官司 稱將申訴
在和蘋果的專利官司中敗訴的小i機器人宣布,將就北京市高院的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申訴,這意味著這場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訴訟仍將打下去。2012年6月,上海智臻公司起訴蘋果公司Siri產品侵犯了其智能機器人產品"小i機器人"的知識產權,之后蘋果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宣告小i機器人專利權無效。蘋果在經歷了兩輪敗訴后迎來曙光,上個月,北京市高級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小i機器人專利有效性進行重新審查。小i機器人代理律師袁洋介紹,從判決內容來看,北京高院的改判理由是小i機器人專利"寫得不夠好",即專利文件的撰寫有問題。他表示,小i機器人有權利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袁輝表示,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對小i機器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