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今年的創新先進理念(NIVC)研討會上公布了一個用于探測土衛六液態甲烷/乙烷海洋的潛水機器人設計版本,并將相關視頻發布在YouTube上。該視頻和設計是由NASA羅盤(COMPASS)團隊與來自應用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設計創意來自NASA“創新先進理念”項目,該項目被交辦的其中一項任務為探索深入空間和天體的新方法。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目前,這個潛艇仍處于初級的概念設計階段,看起來,這個潛艇讓人想起早期用于內戰的那種潛艇,但在技術上沒有一樣是老舊的,它必須能在非常遙遠的惡劣環境中開展工作。最有可能投放該潛艇的地點是土衛六的極海,探測數據發現這片海地面積大約15.4萬平方英里,深大約525英尺。這片海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也有海流和潮汐,這能讓潛艇免于受到一系列挑戰帶來的嚴重傷害。
與潛艇的通信也是一個問題,研究人員設想了一個系統,能夠讓潛艇每隔16個小時上浮一次,然后再將信號傳回地球,通常從信號發出到地球接收要花費1.5小時;作為一個海底探測器,它還不能使用太陽能電池,所以團隊設想了一個熱輻射發動機用作推進器;由于極其寒冷,將開發一個特殊的活塞驅動型系統來防止鎮流器結凍。雖然還不清楚到底能在那里找到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要在海水中尋找表明生命曾經存在的化合物,或者給出生命在地球重新開始的線索。
NASA希望有這么一種潛艇能夠在2040年準備好飛往土衛六,屆時將成為首開先河的任務,這種任務從未在陸地開展過。為了到達那里,科學家設想了一種帶翼飛船先抵達土衛六表面,然后下潛到極海里,釋放出潛艇,來尋找其下究竟蘊藏著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