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進科
人物介紹:李進科 中文系學士,產業經濟學碩士,現任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深圳市機器人標準檢測技術學會副會長,有多年的機器人、AGV行業研究分析經驗,帶領團隊打造了中國AGV行業專業媒體、研究報告、產業聯盟、品牌策劃咨詢、會議論壇組織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新的五年,移動機器人企業如何重新定義自己?
一年的時間,或許很難看出行業變化;但如果我們把時間的拉長到5年,可以發現諸如商業模式、產品、資本、技術等多方勢力都不停加速著行業變革。
以5年為尺度,新5年伊始,就面臨著三重危機,第一個危機是新冠肺炎;第二個危機是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了中國全球化的過程;第三個危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周期性挑戰,節奏被疫情和貿易變化徹底打亂了。此時, 回頭看,我們AGV機器人行業有哪些值得思考的經驗?向前看,又有哪些正在萌芽或者發展的趨勢來破局新五年?
展望下一個五年的形勢,我們需要用更寬闊的視野看待產業,看待全球、看待國家,看待這個時代。
選擇正確的賽道,一批2015年之后入局的企業經歷過這么幾年沉淀,應該更能理解這個意思,如果賽道是錯誤的,那我們不管如何付出,結果總不能如意,最終或許因為賽道的問題成了一個悲劇。還有個問題就是即便你選擇了正確的賽道,在當今產業局勢之下,也需慎之又慎,需要準備優秀工具和十足勇氣去迎接戰爭。你需要不斷變化來承接外來的各種挑戰,當前的形勢是你覺得坐在浪潮之巔的時候,下一刻突然發現浪浪之下是火山,可能還快要爆發了,所以你得不停奔跑,重新發現自己,重新找到屬于自己的賽道。
尊重理性與秩序,對行業時刻保持敬畏之心。縱觀整個工業移動機器人(AGV)產業發展,2015年-2019年是高速發展期,2020年開始,這種野蠻發展方式將宣告結束,想進入圍城或在圍城中的無不例外以理性態度觀察和審視產業。其實這也是我們整個時代的小縮影,以野蠻生長為特點的“創業大航海時代”悄然結束。2020年7月,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也發布了六項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團體標準,旨在以團體標準推動行業標準化和融合發展,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質量。
做產品、做市場需要秉持對兩大敬畏之心:1.敬畏用戶;2.敬畏行業。敬畏行業,就得先懂行業,洞悉行業的五行八卦,我們不需要視任何行業企業為敵人,也不能動不動就要干掉哪家企業,別人在行業耕耘了多年,一定有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地方。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征。不深入行業,無法找到行業解決方案,不敬畏行業,想當然的做產品,需要無知者無畏的勇氣,并承擔試錯的成本。
擁抱產業智能化變革,做時代弄潮兒。1978年我們改革開放,1998年互聯網經濟,我們用20年時間完成了整個制造業產能的進口替代,今年是百度創業20年,去年是阿里創建20年,前年是騰訊成立20年,中國互聯網這批公司已經20年了。它們趕上了互聯網革命的“頭班車”。我國可以說是被互聯網改變得最為徹底的國家。那么我們移動機器人產業目前正好趕上產業智能化的這趟班車,面臨的市場也將更為廣闊。
行業的風口其實才真正的到來,為何這樣斷言?我認為首先從政策層面,國家對實體制造業以及科技行業的務實態度越來越明顯,比如去年提出的新基礎建設,全都在高科技,實體制造領域,再到最近提出的內外循環經濟,更是從消費層面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其次是金融方面的支持,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企業融資渠道、成本均有所變化!其三,前五年是產品,概念,技術的風口,等過一輪變革之后,優秀的產品經過不斷打磨升級更能適合客戶的需求,優秀的企業都在深耕細分的領域找到出口!創新的技術在不斷的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各種需求從偽需求變為真需求,各個細分行業對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需求越來越明顯!
新五年,如何把握風口,實現企業的蝶變與質變?
五個問題:
第一,自主可控。
今年中美關系的持續惡化,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的啟發就是要實現自主可控,美國人打我們的5G產業,打我們的人工智能,打我們的社交網絡,下手很狠,中美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我們視人家為對手,人家視我們為敵人。什么叫對手?我很尊重你,保持競合關系,競爭、合作,共同做大。什么叫敵人?你死我活。殺敵一千,可以自損八百,沒有關系。移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實現自主可控是必然趨勢。目前,我們的產業鏈基本健全,國產核心部件趨于穩定可靠,整個行業都應該給予國產部件更多的空間和時間。打造“內循環”式的國產供應鏈,發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應已成各界共識。
第二,聚焦與減法。
行業的發展、企業的突進具體表現就是有優勢的技術,有優勢的產品,有優勢的行業,有優勢的應用。因此,企業越發展,越需要聚焦,集中力量專攻優勢部分,不僅能保持企業長久的競爭態勢,更能持續優化,最終擴大整個行業的應用。這一點是整個行業這些年發展下來最寶貴的經驗。
第三,科技融合。
這張圖很好地體現了移動機器人發展,中間是我們的核心——車輛制造者,圍繞著安全、效率、客戶需求、技術,把我們的車造好。過去的AGV,可能就是簡單的、狹義的一輛車;但是現在我們的移動機器人,已經拓展到第二個圈的內容,無人駕駛、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倉儲、5G技術等。
第四,產品與應用創新
自主移動機器人快速發展,產品的創新,應用的創新,行業拓展的創新,唯有創新才能帶來更多正面價值和積極意義,所以說技術才是未來真正的紅利,如果沒有核心技術,靠市場、規模、資本未來一定會遇到發展的障礙。
目前我們面臨的矛盾是:技術發展落后于應用需求,用戶的需求源源不斷,移動機器人的部署環境千差萬別,但是我們目前的一些技術沒法滿足需求,不足以支撐廣泛而復雜的需求場景。
第五,內外賦能。
賦能,顧名思義即賦予能力或能量,它最早出現在積極心理學中,旨在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給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才智和潛能。賦能是雙向的,它包括了自我賦能和賦能予他人。企業內部賦能,使我們的移動機器人開發更適合用戶的需要,具備更高性價比;企業外部生態賦能,支持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夢想,行業之間、行業之外的企業合作互補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