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承載了京東集團一部分技術愿景的京東無人配送車被送到武漢,為武漢新冠定點醫院之一的武漢第九醫院配送醫療物資。投身抗疫前線的京東無人配送車,也再一次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
那么,京東遠程部署無人配送車的過程是怎樣的?遠程部署的背后有怎樣的技術支撐?另外,從2016年起步算起,到現在京東無人配送車在技術、車隊數量和部署范圍等關鍵方面又有哪些進展?
一、在武漢部署首輛無人車只用了4天
2020年1月23日上午10點起,武漢市開始采取封城措施。2020年2月1日,京東先從其他地方調了一輛無人配送車到武漢市,這也是京東在武漢部署的第一輛無人配送車。
據京東物流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孔旗介紹,這輛無人配送車被部署在了京東物流仁和站,向武漢第九醫院和附近的一個小區提供配送服務。
從送貨情況看,武漢第九醫院和該小區的約70%的訂單已經可以由無人配送車來負責。
2月中下旬,第二輛無人配送車在武漢王家灣地區落地,為周邊的兩個小區提供配送服務。在王家灣,無人配送車的往返里程約為2公里。
而不管是第九醫院還是王家灣的無人配送車,其實際行駛的速度都在10km/h左右。
截至目前,京東只在武漢部署了這兩輛無人配送車。使用方式上,快遞員只需進行一個打開貨箱的操作,并把要配送的物品放到貨箱中。之后,京東無人配送車將根據貨品的配送地點規劃出最優路線,依次配送。無人配送車開始配送前,會給取貨人發短信或者語音電話;當抵達配送地點后,會再給取貨人發取貨用的驗證碼。
對于用戶而言,目前取貨時共有輸入驗證碼、掃二維碼和人臉識別三種方式可以選擇。
除此之外,據孔旗介紹,無人配送車要花多長時間去等待取貨人,這個時間可以由配送站的快遞小哥們直接設置。“比如說,如果想在這個小區等待半個小時,而在另外一個小區的門口等到40分鐘,這個時間是可以配置的。”孔旗說道。
待無人配送車在某個點上需要投送的貨品被取完了或者到了所設置的規定等待時間,武漢的京東無人配送車將根據情況執行下一單配送。等到所有的任務都完成了,無人配送車會再自己回到出發的配送站。
目前,武漢的兩輛無人配送車均屬于默認選擇的配送方式,即配送范圍內的訂單會先被默認成已選擇無人配送而不是騎手配送。
在國內,京東無人配送車目前已在長沙、貴陽、呼和浩特、北京等約20個城市落地。其中,在北京物資學院,用戶已經可以在京東APP上自主選擇要不要無人配送車配送。在國外,京東已經出售了一些無人配送車給日本樂天。
2020年,京東無人配送車的部署規模會繼續擴大。就武漢而言,不論是現有兩輛無人配送車的服務范圍還是車輛規模都也都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在孔旗看來,京東無人配送車已經有能力hold住10公里范圍內的配送工作了。
二、遠程部署是怎么做到的?
在孔旗的認知中,一款無人配送車是否具備進行大規模部署的“潛質”這個問題,和一款無人配送車究竟是demo(原型)還是商業化產品這一問題,可以畫上約等號。
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一款無人配送車究竟能不能進行大規模的部署,以及一款無人配送車應被當作展示用的原型車(demo)還是能夠被當作一件商品,這其間有一條楚河漢界。
在孔旗看來,如果部署每一輛無人配送車都需要技術人員到現場去根據路況做調試,需要通過對代碼和參數做調整來實現和某個路段的適配,同時在部署和運營過程中還需要安全員(跟隨在無人配送車后面,處理緊急情況的工作人員),那么實際上,這樣的技術方案很難做到真正的大規模的部署,因此采用這樣方案的無人配送車最多應該算是一個demo(原型),而非商業化的產品。
目前京東已經具備了遠程、大規模部署無人配送車的能力,邁過了demo階段。一個研發中心就可以支持京東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無人配送車部署。
首先,是京東最新的無人配送車技術路線采用L4級自動駕駛所需的技術方案,此前,京東對于無人配送車的技術路線更傾向于機器人所使用的那套方案。
其次,是同樣的算法、參數能夠在云端(也就是京東自主研發的云仿真平臺上)進行驗證。在經過多層次、多輪的仿真驗證之后,新的算法和參數再從云端直接更新到無人配送車的車端,進而完成對無人配送車的部署以及運營。孔旗表示,現階段,京東云仿真平臺所進行的數據驗證,落地京東無人配送車的過程中已經“占據了絕對比重”,也就是說,部署和運營過程中實際需要道路測試的部分已經很少了。
另一方面,與一些無人配送車只能夠以點到點的方式跑固定路線,切換到新的配送地點時就需要重新根據路線、路況做調試的情況不同,京東的無人配送車、自動駕駛系統以及根據指定區域內路線、路況所獲取的算法,這三者之間“可以任意組合”。
由此帶來的好處是,如果京東要在一個區域內部署三輛無人配送車,那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京東只需要派出一輛無人配送車采集數據就足夠了。這輛無人配送車采集到的地圖數據和經過驗證的算法、參數,后續可以再通過云端更新到其他的無人配送車上,從而達到一次操作多輛車部署的效果。
2020年疫情期間,京東在武漢市部署兩輛無人配送車的時候,就采用了這一技術方案。
三、第四代車型不需要安全員了
京東從2016年開始著手推進無人配送車的研發和部署工作。隨著底層自動駕駛技術的更新迭代,無人配送車也經過了從第一代到第四代的產品進化。現在包括幾代早期車型在內,京東無人配送車的車隊規模已經超過了百輛。
落地在武漢的兩輛無人配送車就是最新的第四代產品。
從技術角度看,第四代車型和它的前代車型相比,兩者之間已經出現了本質不同。相較于前面幾代車型,第四代京東無人配送車在開放道路上行駛時已經不再需要安全員的參與。
除此之外,在技術方案上,前代車型采用的是更適用于機器人的方案,等到了第四代車型技術方案已經演變成L4級自動駕駛所用的方案。
另外,在硬件設計上,第四代車型更加注重與物流場景的適配程度;軟硬件一體化方案優化后,第四代車型的功耗及延時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接下來,京東會將已經部署的前面幾代無人配送車逐步地升級成第四代車型。
京東無人配送車除了在底層技術、產品方面在不斷進化,在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整個無人物流布局上,京東也在同步推進。就和無人配送車關聯緊密的內容而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在長沙、貴陽和呼和浩特等地方落地了的智能配送站。
據公開報道,第一個京東配送站是位于長沙經開區科技新城的智能配送站,占地面積600平方米。
附近地區需要配送的包裹從物流倉儲中心運輸到智能配送站后,會首先在物流分揀線上、按照配送地點進行分類。隨后,智能配送站中的裝載人員會按照地址把包裹放到無人配送車的貨箱里面。
之后,再由無人配送車完成接下來的末端配送工作,把貨品送到取貨人手中。孔旗表示,智能配送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新的業務模式(如人車結合的配送模式)提供一個更好的探索和收集數據的窗口。
從2016年開始進行無人配送車的研發和部署,到現今的多地點的試用,孔旗表示目前“開始進入商業化模式的探索階段。”(文章來自于車東西,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