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盤機器人數據,展現 3 年左右周期性特征
根據 IFR 公布的工業機器人銷量數據,2018 年全球共銷售 42.2 萬臺工業機器人,同比增加 10.66%,而國內市場共 計銷售 15.4 萬臺,同比略微減少 1.37%。近幾年來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的第一大市場,貢獻了超過 30%的 銷量。
通過復盤 IFR 公布的 2001 年至 2018 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歷史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和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增速 有著較為相似的變化趨勢,表現出 3 年左右的周期性。從增速低谷到下一個周期低谷的時間段分別為:2002-2006 年, 2006-2009 年,2009-2012 年,2012-2015 年。如果周期性繼續延續,現在機器人銷量增速應該處于另一個周期性低谷,銷量增速將迎來拐點,機器人行業將有所復蘇。
2、行業轉暖信號已現,2020 年有望迎來全面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 年 12 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 20014 臺,同比增長 15.3%。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從 2018 年 9 月開始,受到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經歷了連續 13 個月的下滑,自 2019 年 10 月轉正,隨后增速逐月增加。受 宏觀政策的影響,下游制造業有所復蘇,其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恢復到正常水平,國內機器人行業轉暖信號已經 浮現。
3、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筑底回升,支撐機器人行業復蘇
機器人屬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所以機器人行業的景氣度與制造業資本開支有相關性。
根據 MIR Databank 的統計,2018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排名前幾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汽車行業、3C、金屬 加工、化工橡膠與塑料、食品飲料等行業。
2018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排名前幾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汽車行業、3C、金屬 加工、化工橡膠與塑料、食品飲料等行業。
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筑底, 工業機器人下游應用中3C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升。2019年12月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1%,增速較前值上升0.6 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速仍舊增長乏力。從工業機器人下游應用領域占比最高的汽車、3C、電氣機械三大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來看,12月汽車、電氣機械制造業投資累計同 比增速為-1.5%、-7.5%,二者皆處于筑底階段;3C 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 16.8%,較前值提升3個百分點,3C投資增速處于持續上行通道。
4、千億級市場蓄勢待發,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期
根據 IFR公布的工業機器人銷量數據,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5.4萬臺,同比增加10.66%,同比略微減少1.37%,銷售額54.2億美元(378億人民幣)。近幾年來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的第一大市場,貢獻了超過30%的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而國內市場銷量增長迅速,從2001年的700臺,到2018年的15.4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7.3%。
通過該測算可以看到,未來 2020-2022 三年間,國內工業機器人將擁有 1086 億元的市場空間,CAGR 為 22%。
中國機器人產業自 2000 年起步以來,經歷了如下起步、高速發展、回落調整階段,僅用 13 年和 16 年便實現超車, 分別于 2013 年和 2016 年成為全球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和保有量第一:
? 2000-2009 年,產業起步。中國汽車產業制造水平相對落后,3C 電子開始承接第三次全球產能轉移(從日、韓、 中國臺灣地區到中國大陸),自動化程度較低。外資機器人巨頭普遍 2000 年前后進入中國大陸,工業機器人年 銷售數千臺,基本都是外資品牌,主要用于汽車行業。國內企業以做外資的系統集成和代理商為主,極少數企業如 沈陽新松有自研機器人本體。
? 2010-2017 年,高速發展。各地政策補貼密集出臺,價格下降,汽車 3C 電子產業自動化市場爆發增長,產業經歷幾年的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速 52%。
? 2018 至今,產業調整。直接面向市場的補貼大幅減少,疊加汽車、3C 電子固定資產投資放緩,需求低迷,產業 回落調整,市場正在加速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