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國內,2018年機器人市場規模為87.4億美元,同比增長39.2%。其中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8.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3.9%,增速遠高于全球市場。
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科沃斯的上市在國內催生了“A股市場上服務機器人第一股”;全國共有65個機器人產業園在建或已建成,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諸如ICRA、IROS、ROBIO、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國內外會議也是馬不停蹄的一場接著一場……
可以說,僅從去年的統計數據和政府、企業的一些動態來看,機器人產業可謂蒸蒸日上,相比于2017年取得了不錯的增長和進步。
過去,出于成本把控、盈利提升等需求,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將目光聚焦于機器人,或是投資或是購買,更甚者直接自己建廠造機器人。以投資為例,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機器人領域融資次數達到109次,而在2018年上半年的融資次數即達到了63次,超過2017年的成績應該不難。
不可否認,機器人的市場前景是輝煌的,但這并不能代表機器人的真實水平,即使后者在一些工作內容千篇一律的場景內表現上佳。于機器人而言,它們需要做到真正拿下百億美元市場。
就一般市場規則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剛需和手段這兩點。如何找準剛需場景,并以符合水平的技術去攻克剛需,是機器人拿下百億美元市場的關鍵,也是讓數據與實際市場情況做到“對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