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熱潮2016年在中國多個城市興起,為了占領市場,多家共享單車公司都掀起了“卡位大戰”,誰能夠將更多單車投放到街區,讓市民更容易地取車使用就能在這場大戰中搶先一步。
在這場卡位大戰中,自行車產能是關鍵,不同于摩拜、ofo以代工生產為主的模式,小鳴單車的產能由廣州凱路仕集團的工廠全權負責。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凱路仕在2016年末投入三千多萬元購買了自動化焊接機器人,加上原有的自動噴涂、編輪等生產機械,在單一工廠中實現日產兩萬輛的能力,效率達到業界高峰。
現在小鳴單車是凱路仕工廠產能的主力,數量遠高于凱路仕、烈風品牌的運動自行車和代工業務。
凱路仕曾新輝副總介紹,在采用自動化焊接機械人后,配合已有的10條組裝線,現在工廠每天產能都保持在一萬多輛,最高產能為1.8萬輛。如果工人加班加點,一天產能可以高達2萬輛以上。
目前小鳴單車已經在廣州、上海、深圳、杭州、無錫、汕頭6個城市實現投放。曾總預計,今年凱路仕工廠要生產小鳴單車400萬輛。
凱路仕工廠實現產能大躍進的關鍵就是上圖的焊接機械人,采用自動化的機械臂代替焊接工人。
機械臂都需要按照程序工作,所以凱路仕工廠將機器人分成兩組,分別焊接車架和前叉,完成后再送往涂裝和焊接車間。
據曾總介紹,凱路仕共購入120臺焊接機器人,專供小鳴單車的鋼車架使用?,F在的焊接機器人一天可以焊接300個車架,整條生產線1.5個小時可以生產出800-1000個車架組。
以往全人工生產,一天只能焊接1000個車架組,自動化生產優勢明顯。
2016年時,凱路仕開出8000~10000元的月薪還是很難招到有經驗的焊接師傅,天津地區的自行車工廠更是為了熟手焊工開出15000元月薪,但也難以招到滿意的人選。
自動化生產線雖然初期投入很大,不過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從長期來看是一項很有眼光的變革。
凱路仕透露,廣州和柬埔寨兩地工廠的總產能在擴展后將達到700萬輛,成為另一家自行車領域的產能巨無霸,其中小鳴單車400萬輛的目標占據凱路仕產能的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