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沙特阿拉伯王國授予機器人索菲亞該國公民身份!而在這個消息公布之前,沙特就已承諾將投入5000億美元,打造一個由機器人和可再生能源推動的全新的城市。
身為人類,成為一國公民并享有隨公民身份而來的一系列權益是莫大的榮耀,而眼下這種榮耀被授予了一個機器。一位在人工智能與自主系統領域具有豐富科研經驗的教授表示:他所從事的工作是設法讓這些機器和系統更值得信賴,但他并不覺得人類社會已經做好了接納機器人公民的準備。
賦予機器人公民身份,象征著對相關技術的高度信賴,然而,該教授認為人類尚未做好應對機器人公民所帶來的社會和道德疑慮。
索菲亞是何方神圣?
索菲亞是香港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研發的產品。她具有一張可以表情達意的女性面孔,會說英語,能講笑話,還能夠與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它的創造者是2007畢業于德克薩斯大學的大衛·漢森博士。
索菲亞這個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86年上映的電影《霹靂五號》中第一個拿到美國公民身份的機器人。但是,霹靂五號僅僅是一個構想,是由科幻喜劇小說家威爾森和布倫特·馬多克想象出來的!
不知這兩位編劇能否想象得到他們的劇本在大約30年后變成了現實呢?
賦予索菲亞公民身份的風險
現在,公民——一個國家給予其人民最崇高的一種身份特征——這個身份正面臨威脅。有研究人員表示,科學家們打造的自主系統必須能夠值得信賴,但目前的技術尚未成熟。
在機器人能夠真正獲得人類信賴之前,依然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舉例來說,目前仍缺乏一個可靠的機制去確保這些智能系統遵循人類的道德規范行事,或是能夠保證機器人不做出引發人類浩劫的舉動。
現在賦予機器人索菲亞公民身份是一個輕率的決定,我們需要考慮下面三種問題。
首先是身份定位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身份標記,用以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當在機場快速通關時,我們并不需要與工作人員進行過多的交流,臉部影像、虹膜以及指紋等信息可以實現自動辨識。
索菲亞的身份識別從何而來呢?她的物理地址?還是一個條形碼呢?她皮膚的一個特殊標記?還是她講話時的聲音特征呢?或者又是類似人類腦電波的電磁信號呢?
雖然通過這些措施或者其他的一些技術手段來對索菲亞進行身份識別都是可行的,但是這些方法都沒有體現索菲亞的個體特性——它們不過是在硬件層面上建立區分度。那索菲亞的個體特性又體現在哪兒呢?
個體身份是一個多維的概念,是由我們的生物特性、認知意識,以及我們所有的經驗、文化與環境背景所共同定義出來的。就此而論,索菲亞的身份定位非常模糊。
其次是法律權利的問題。假設索菲亞獲得了公民的投票權。那么在選舉的那一天,做出投票給誰決定的人,到底是索菲亞?還是打造她的機器人公司呢?
如果說索菲亞是獨立于機器人公司以外的法律個體,那么索菲亞似乎也應該像其他人一樣繳納收入所得稅吧。同時,索菲亞也應該像其他公民一樣享有受法律平等保護的權利。
再比如一名警察看到索菲亞和另一名女子同時受到攻擊,警察只有能力保護其中一個人,那么他該去救誰呢?如果警察因發現索菲亞“坐在輪椅上”且毫無自衛能力而決定去救她而放棄了另一名女子,這樣又是否正確呢?
目前,人工智能學界仍處于討論人工智能技術的設計和使用規范的階段,法律問題根本就還沒有機會觸及。
包括了23條準則的阿西洛馬人工智能原則就涉及到故障透明性原則(如果一個人工智能系統造成了損害,那么造成損害的原因要能被確定)、價值歸屬原則(高度自主的人工智能系統的設計,要確保他們的目標和行為在整個運行中與人類的價值觀相一致)、以及遞歸自我改善原則(被設計成能夠以一種快速提升質量和數量的方式進行遞歸自我升級或自我復制的人工智能系統,這種方式必須受制于嚴格的安全和控制標準)等等。
最后還有社會權利的問題。作為一個公民,索菲亞擁有與人類類似情感反應,如果她自己有意愿“結婚”或“生子”的話,可以被允許嗎?來自北達科他州立大學的學生已經開始嘗試打造一個借助3D打印技術進行自我繁殖的機器人。
如果在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像索菲亞一樣成為各國公民,或許他們就會要求自身繁衍的權利,繁衍出來的機器人也將會是公民。如果對機器人的繁衍沒有設下限制,它們的數量很快就會超過人類的數量。
作為具有選舉權的公民,這些機器人可以推動社會的改造,修改法律,再過不久人類就會發現事情的演變,遠超乎他們意料。所以,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這可能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