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大戰已經是全球范圍的熱點了,各國爭相布局機器人領域藍圖。據消息稱,日本要走“全行業+”機器人之路了,真是會心一擊!
重點布局綜合服務
隨著國內機器人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成果轉化水平不斷提升,全產業鏈巨頭依托自身豐富的產品線和技術資源積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核心,加快構建機器人整機及零部件、系統集成、產業服務協同發展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全產業鏈巨頭憑借豐富的業務品類和技術資源打造產業基地和服務平臺,推動產業健康發展。一方面,加強平臺基地建設有利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優勢資源,實現產業聚集和示范效應;另一方面,布局機器人產業綜合服務能夠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工業機器人生態
本體制造企業積極開展合作并購布局生態圈構建,搶占工業機器人發展制高點。
通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本體制造企業打造了“零部件研發+本體制造+系統集成+行業應用”四位一體的工業機器人生態系統,并通過產業鏈協同作用擴展工業機器人的高端應用。
產業鏈上游,本體制造企業積極布局關鍵核心零部件業務,降低本體制造成本;產業鏈下游,本體制造企業加速擴展系統集成業務,形成利潤中心。
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導致國產機器人成本過高,本體制造企業難以具備議價能力。借助產業鏈中游的優勢位置,本體制造企業開始拓展業務鏈條,謀求長期發展。
輸出智慧工廠解決方案
系統集成廠商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將其與生產線、倉儲物流供應鏈等實現集成,加強后端研發與前端應用,并根據不同的行業和客戶需求提供柔性化、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系統集成廠商由硬件集成向軟硬一體化集成轉變,面向行業應用推出智慧工廠系統解決方案。系統集成商處于機器人產業鏈的下游應用端,為客戶端提供設計方案,國內系統集成商擁有渠道優勢、價格優勢、工程師紅利等,可快速加入機器人研發及生產行列。隨著硬件產品價格的逐年下降,機器人軟硬件系統集成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
接下來國產工業機器人要怎么走?
深化融合“互聯網+”工業機器人布局
工業機器人企業加速“互聯網+”轉型,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將不斷增強解決方案輸出能力。
互聯網思維與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融合有助于打破應用瓶頸,機器人廠商可通過建設機器人遠程在線系統平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機器視覺等技術實現信息傳遞、遠程在線監控、故障診斷和調試等,高速網絡和云計算平臺的支持,使得工業機器人成為工業互聯網的智能終端和智能節點,再結合其他智能化軟硬件設備,形成一套柔性化生產系統解決方案。
國內傳統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新形勢下面臨著新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機器人生產商與集成商的對接相對薄弱;另一方面,用戶對機器人的認識、使用、維修保養水平也相對薄弱,這兩個瓶頸制約了工業機器人的自動化應用普及,也對集成商提出了更加嚴苛的售后服務要求。
布局工業機器人服務供給
產業扶持政策不斷加碼,推動各領域企業加入工業機器人服務供給,配套服務將不斷完善。各省紛紛出臺扶持政策譬如:將重點發展機器人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引導和鼓勵企業將機器人應用于智能制造工廠及車間、智能化生產線改造,力爭突破機器人減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及系統集成等技術瓶頸;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等。
受產業扶持政策影響,各領域企業開始積極布局工業機器人服務供給,發展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產業服務能力將不斷完善。
完善工業機器人配套設備和技術
智能傳感器、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將成為提高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推動力。工業機器人是工業智能化的一個標志,它需要外部傳感設備支持,觸覺傳感器、視覺傳感器、力覺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等智能化傳感設備的成熟應用,將大幅提高工業機器人的精確度和靈敏度,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傳遞,讓工業機器人具備智能化感知。
人工智能與工業機器人的結合將進一步增強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深度學習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應用,將使得工業機器人從單純的執行機構轉變為可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分析決策的智能化設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