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監管升級的影響多家無人機企業業績出現下滑之后,無人機行業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絢爛,轉向開辟工業級市場,是否也能進展順利?
市場份額領先未能換來高利潤?
數據顯示,大疆占據全球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而在其銷量比例當中,80%來自于海外。
大疆的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這里有歷史方面的原因,大疆從創立公司以來,首先在海外銷售,包括美國、歐洲,近兩年才開始進行國內市場的拓展。因為在歐美國家航模比較成熟,然后各地的用戶也有郊游的習慣,無人機在這種成熟的市場更容易被接受。”
而對于業內的評價,大疆一直在利用銷售價格低廉的無人機,來削弱市場上其他公司的競爭力。上述人士則認為,大疆的產品價格并不低。在國外的門店,如果消費者提出要買性價比高的無人機產品,店員會推薦一些國外的牌子,如果要買性能好的,才會推薦大疆。
雖然無人機并不是新鮮的事物,但過去大眾對無人機鮮少關注。據悉,得益于德國MK、美國APM、PX4、MWC等公司帶頭對自己的無人機飛控系統進行了開源,消費級無人機的門檻開始降低。大疆方面表示,蘋果是非開源系統,我們也是非開源系統,我們發現市場上有很多飛控系統是開源系統,被各種篡改,但全球范圍內有能力劫持我們飛機的是極少的。這也是為何大疆被稱為無人機界的“蘋果”的原因。
此外,無人機芯片仍然被控制在高通、英特爾等巨頭手中,前者推出的“高通驍龍解決方案”,被用作無人機的主要控制系統,后者推出了兩款具有強大的圖形運算能力的芯片組,能提高無人機的視覺識別應用。因而,業內人士認為,大疆的崛起在于它抓住了消費級無人機成長的時機,恰到好處地在市場尚未成型的時候,通過一款性能不錯的產品正式定義了無人機在普通消費層面的概念。
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柯玉寶認為,企業的成功一定是在合適的時機推出合適的產品。但要占領這么大的市場份額,企業策略也得對,然后產品得好,價格得適中。
柯玉寶指出,一個飛控不是利用一兩年就能解決得很好,相對而言,還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有的廠家可能積累10年以上。現在開源了,對于廣大愛好者而言是好事,確實也帶來了弊病。作為發布者,可能初衷是想讓大家省事,在原有的基礎上去完善飛控。但既然是開源,肯定不是很成熟的產品,需要不斷去彌補它,而不是拿去就用,如果拿這個不完善的飛控裝到飛機上,很容易出問題。
反過來,市場份額上的絕對領先是否帶來了高利潤?有媒體稱拿到大疆的銷售數據,其2016年純利潤2.6億元,利潤率不足3%,2015年純利潤更低至0.4億元,利潤率不足1%,處于虧損的邊緣。而在2012、2013年,大疆利潤率均是50%。對此,大疆的內部人士表示不予置評。
艾媒咨詢CEO張毅則認為,不要把大疆太神化,其實它也沒有太多利潤。無人機的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像大疆找的是和麻省理工碩士、博士相當的人員,薪水可想而知,材料成本也不會很低,量產程度,代理商的渠道費用,這些成本一算下來,利潤空間也沒有多少。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或進入瓶頸期
實際上,除了近期的“黑飛”事件之外,無人機行業還在遭遇其他困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就相繼傳來了兩家知名無人機廠商億航與零度智控大幅裁員的消息,而今年在國外,Lily的倒閉、Parrot轉型,讓外界看到無人機行業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絢爛。
時間回到2015年,汪峰用無人機向章子怡送鉆戒求婚,讓無人機上了一回頭條。彼時,無人機在國內剛火起來,億航的投資人楊寧曾信心滿滿表示:“我覺得,億航應該是我第一個1000倍回報率的項目。”隨著資金源源不斷涌入,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跑步進場”。
然而,市場是殘酷的,資本遇冷也不過在短短一年間。畢馬威和CB Insights共同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無人機行業在2016年第三季度只獲得了13筆共計5500萬美元的投資,而上一季度,13筆融資總計約1.06億美元,投資規模縮水近半。而在2015年,無人機領域共出現74筆融資案例,累計融資額達4.54億美元。
大疆的內部人士認為,過去2~3年,無人機是一個“風口”行業,資本都涌進來。但其實,這個行業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融資、迅速打造產品的類型。我們是硬件行業,需要把產品拿出去,有足夠領先的科技,能夠大量地生產等。
按照其說法,通過十年的技術積累發現,如果沒有前期在實驗室里的埋頭苦干,就沒有辦法拿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
不過,張毅則認為,這個市場空間有限。通過艾媒的觀察,無人機市場與平板電腦市場很相似,如今平板電腦的熱潮已經消退了。無人機市場,尤其是民用無人機,使用的剛需并不是很明顯,不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賺錢能力有多大提升,作為娛樂也不是剛需的產品。
這也就不難理解,近期包括大疆在內的一些消費級無人機企業開始涉足工業級市場。極飛是專注于做農業無人機的,極飛CMO龔槚欽向記者表示:“跨越的門檻,還是比較復雜的。”
據龔槚欽介紹,從個人使用的遙控飛機,到行業應用的規模化自動化飛機,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內部的操作方式、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傳感器,消費級無人機的傳感器都是航模級別的,或者是消費電子級別的,這些級別的傳感器要穩定運行是比較困難的,飛機容易失控,但對于工業級的系統來講,是不允許出現這種問題的,所以工業級的成本會很高。因為工業傳感器可能會比消費傳感器貴上百倍,去駕馭這些傳感器并研發出控制系統,需要很長時間。好比IBM和蘋果,IBM在行業系統里面比較有名,蘋果專注于個人消費產品,它們相互跨越還是會有難度的。
從目前來看,消費級無人機行業主要依靠銷售硬件來盈利,增值服務空間不大,導致可擴展的產業鏈很短。而張毅認為,無人機在工業、農業等方面的商用也很有限,一個鄉鎮有一兩臺就夠了,需要用到的數量不大。所以,對于無人機的市場前景,還是比較擔心的。
龔槚欽認為,確實有這樣的隱患,但是不應該把制造業和服務業區別開來。在一個鄉鎮里面,確實只需要一兩臺無人機服務它的農業噴灑,但服務是持續進行的,雖然行業無人機數量上達不到消費級無人機數量這么多,但是從頻率上、服務上就遠遠超過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