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機器人發展是同人類協作也好,能夠獨當一面也罷。顯然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機器代工帶來“低成本、高效率”是在一切運行的基礎上,如果機器人需要技術升級和維修,將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且不論機器能面臨替高階職位的深度學習能力以及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一系列問題。
如果說“機器代工潮”終究要搶走不少人的飯碗,那么危機感拯救不了任何人,而提前找到前進的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最近,IBM首席執行官弗吉尼亞·羅曼提開始討論“新藍領工作”概念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所謂的“新藍領工作”指的是,被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升級的崗位。隨著工業4.0概念的不斷深化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全球工業化越來越發達,機器人已經成為工業發展的強大后備軍,從國內外的制造業巨頭對工業機器人的青睞程度就可見一斑了。
那么,新增長的“人機合作”崗位或者管理維修機器人崗位能夠滿足廣大失業群體的需求嗎?
IBM高管格魯德斯·巴拿瓦表示:我們今天認為的高端專業崗位,未來將由員工在機器的幫助下完成。”從目前機器人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們所看到的大批量工業機器人進駐工廠,更多的是代替了簡單重復性高的流水線工作。對于高階職位的挑戰仍處于初階階段,能否量產還有待檢驗。
對于未來機器人發展是同人類協作也好,能夠獨當一面也罷。顯然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和標準去衡量。機器代工帶來“低成本、高效率”是在一切運行的基礎上,如果機器人需要技術升級和維修,將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且不論機器能面臨替高階職位的深度學習能力以及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機器代工潮“下勢必產生”新藍領“、”新白領“……但真正發展到成熟階段,只怕新職位產生數量難以補上大量失業這個缺口,但在相對較長的一個階段人類會靈活調整自己的位置,而所謂的機器代工大潮襲來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