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最近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網(英文簡稱RBR)近日公布了它們的第五個年度“RBR50名單”,即2016年他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全球最有影響力的、50家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名單。這個國際化的選輯涵蓋了11個國家,除了一些大型的集團,有23%是初創企業。其中,中國企業富士康和新松上榜。
這個榜單一出,一大票企業都在唏噓,這些都是多么牛逼的企業,有些年銷售額數百億美元,有些原本是世界最為著名的品牌,有些則代表著全球科技前沿方向。單看中國僅有的兩家公司,一個是國際制造業巨頭,一個是國字號機器人領頭人,兩家公司的背景格外引人注目。再來看看中國混跡于機器人行業的企業數千家,他們如何就不能榜上有名,想必紅了眼眶的企業各懷心事。
除了這個瑯琊榜,另外一個企業最近也是火的一塌糊涂。2016猴年春晚沒有了六小齡童原本讓觀眾極不滿意,但是當500個萌酷的機器人一出場,話題立刻就產生了。一個叫做優必選的企業,一個名為周劍的人迅速占領媒體版塊。根據周劍本人描述,他的成名可謂是付出了破釜沉舟的代價,為了維持機器人的事業,他曾自斷后路賣掉房子和車子,而春晚的播出讓他在服務機器人業界名聲大噪。隨之,一大波商機找上門來,連日本冬奧會也伸出橄欖枝,想要與周劍達成合作。
其實無論是機器人行業還是其他新興行業,當一個美好前景被冠上名后,前仆后繼的創業者蜂擁而至,一旦進入進來,才發現事實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漫長的時間檢驗和等待讓企業不僅承受著經濟的壓力,也面臨著精神上的考驗。
著名作家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雖然這句話影響了眾多年輕人采用各種方式趁早出名,但對于一家企業來講,趁早出名卻是困難重重。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企業做得好也許不能快速獲得關注,但一旦有惡名立刻揚名萬里,因此,機器人企業趁早出名須得小心謹慎,談何容易。
出名要趁早,趁的是技術,趁的是時機,趁的是市場。當市場沒有的時候我有了,市場較小的時候我也經準備好了,當市場走的慢的時候我急速而飛,當市場都雷同的時候我另辟蹊徑,當市場還在觀望的時候我已經踏足其中??????
等等等等,企業的出名,沒有那么簡單,也不是無緣無故的事情。總之無論如何,不出名的企業太多,別著急,別眼紅,趁早修煉自己,出名是遲早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