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中國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的邀請,出席2014智動產業發展趨勢論壇(臺北),并參觀考察了2014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展及幾家機器人制造企業。上銀科技是臺灣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它以生產制造滾珠螺桿、線性滑軌起家,后來轉型升級到工業自動化領域,它生產的機器人,其關鍵零部件如驅動器、線性馬達、滾珠螺桿等都是他們自己做的。中國臺灣機器人的應用范圍較廣,除了電子、零部件制造等行業之外,一些塑膠企業也在使用。中國臺灣的機器人產業化和應發展,與中國大陸差不多。產業化及應用肯定是跟著市場走的。
這次中國臺灣的機器人展,還沒有中國大陸的廠商參加。目前大陸廠家暫時還沒有境外參展的需求,估計還需要等待一到兩年的時間才有這種可能。目前中國企業主要是在國內市場與跨國公司進行比拼,在競爭中尚處于弱勢。不過令人樂觀的是,一些國內生產的機器人已經出口到國外,如東南亞等。這些機器人主要是為成套設備配套而出口的,如一些華南的集成商為東南亞客戶提供裝備時,會根據客戶的需要配置國內生產的機器人。
機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我們量大面廣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增加行業的技術附加值,提升批量生產的產品質量,同時產品的更新也更快。機器人是柔性、智能化生產的核心設備,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有統計表明,使用機器人之后,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可以提高20%~25%。同時,機器人行業的帶動性也非常強,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仿生學等相關學科的帶動性都很大。中國的制造業門類眾多,這為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應用領域。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統計分析,2013年我國機器人應用涉及制造業中類行業25個領域,除了機械工業之外,還包括輕工、制藥、電子等行業,這些領域有將近82萬億元的年產值。另外,在一些不適宜使用人工作業的行業,如粉塵污染嚴重,存在爆炸可能的行業等,機器人滿足了機器換人的需求。
據不完全了解,現在國內有將近30多個省市,以及一些機器人用戶企業都在投資進入機器人制造這個領域。從某種角度講,在一個產業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時,過多的介入會造成重復投資、產能過剩乃至惡性競爭,最終使得產業發展不起來。
機器人本體制造這個產業,其產值其實并不大。2013年,我國銷售3.7萬臺機器人,如果按照平均價格30萬元一臺計算,其銷售值才接近120億元。在這個只有100多億元的市場盤子里,又能裝得下多少產品和企業?當然,從長遠來說,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廣闊,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只有23臺,國際平均水平為55臺,世界前三名的國家分別是韓國的347臺、日本的339臺、德國的251臺。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將會翻番。但是從目前這個時點來看,工業機器人行業還只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